牙𢶍

中医病证名 针灸学 中医学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á tā[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

2 注解

牙𢶍(tā靸)为病名[1]。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或称牙(虫)(《咽喉经验秘传》)、或称牙(舌)(《病源辞典》)[1]。系因胃火上冲所致之牙龈肿痛,状似大豆,或内或外,发无定处[1]。或伴有寒热阳明胃火之证[1]。治宜清胃泻火、消肿[1]。多以五味消毒饮仙方活命饮加减化裁[1]

参见牙槽风牙槽风为病名[1]。《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牙槽风初起先齿痛不已,后牙根浮肿,紫黑色,或出血,久则腐烂而臭。”多由阳明痰毒邪火上熏所致[1]。治宜泻火解毒,消肿止痛[1]。可选用五味消毒饮清胃散等加减[1]

3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7.
编辑:fengchuile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