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胃散

清热剂 清胃凉血 中医学 方剂学 胃火牙痛证 清脏腑热剂 中药学 方剂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qīng wèi sǎn

2 英文参考

qingwei powder[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清胃散为方名,同名方剂约有二十三首,其中《脾胃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卷下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生地黄6g、当归6g、牡丹皮9g、黄连6g、升麻9g,具有清胃凉血的功效。主治胃有积热,循经上攻所致之胃火牙痛证。症见胃中积热,上下牙痛不可忍,牵引头部,满面发热,其齿喜寒恶热;或牙龈红肿,溃烂出血;或唇口腮颊肿痛,口气臭热,口舌干燥,舌红苔黄,脉滑大而数。清胃散是治疗胃火牙痛的代表方剂,现代常用于治疗口腔炎、牙周炎三叉神经痛等属胃火上攻者。

4 脾胃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卷下方之清胃散

方剂显著的特点是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及抗炎、镇痛作用较强,同时有明显的抗大脑缺血和保护大脑功能,所以对口腔炎、牙周炎三叉神经痛有治疗作用。同时该方剂还有抗胃溃疡、治疗肝脏疾病及心脏循环疾病的作用,假如在后三者基础上患口腔炎、牙周炎三叉神经痛效果可能更好,也可试用于溃疡病肝脏疾病及心脑血管系统疾病。[1]

4.1 处方

生地黄当归身各三分,牡丹皮半钱,黄连(拣净)六分(如黄连不好,更加二分,如夏月倍之),升麻一钱[2]

当归身、黄连夏日加倍)、生地黄酒制)各三分,牡丹皮五分,升麻一钱[3]

生地黄 当归身各0.9克 牡丹皮1.5克 黄连1.8克(如质次,更加0.6克。夏月倍之)升麻3克

生地黄6g、当归6g、牡丹皮9g、黄连6g、升麻9g[4]

4.2 功效与主治

脾胃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卷下方之清胃散具有清胃凉血的功效。主治胃有积热,循经上攻所致之胃火牙痛证。症见胃中积热,上下牙痛不可忍,牵引头部,满面发热,其齿喜寒恶热;或牙龈红肿,溃烂出血;或唇口腮颊肿痛,口气臭热,口舌干燥,舌红苔黄,脉滑大而数。现用于三叉神经痛口腔炎、牙周炎属于胃火上炎者。

清胃散功能清胃凉血[4]。治阳明热盛,致使上下牙疼,痛不可忍,牵引头脑满面,发热大痛,喜寒恶热,其齿喜冷恶热[4]

4.3 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都作一服[4]。以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放冷服[4]

为粗末,水煎,候冷服[4]

上为细末,都作一服。用水23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冷服

4.4 方解

清胃散方中黄连苦寒,清泻胃腑之火为君药升麻清热升散,宣达郁遏之伏火;生地凉血滋阴丹皮清热凉血,三药共为臣药当归养血活血,可助消肿止痛,为佐药升麻兼以引经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胃凉血之功。[4]

清胃散方中黄连苦寒,直折胃腑之火,为君药;生地、丹皮凉血清热,为臣药当归养血活血,可助消肿止痛,升麻散解毒,并为阳明引经药,共为佐使[4]。诸药合用,共成清胃火凉血热之效[4]

清胃散证为胃有积热,热循足阳明经脉上攻所致。牙痛牵引头痛面颊发热,唇舌颊腮肿痛,牙龈腐烂等,皆是火热攻蹿为害。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胃热每致血分亦热,故易患牙宣出血等症。方用苦寒之黄连为君,直泻胃腑之火。升麻为臣,清热解毒,升而能散,可宣达郁遏之伏火,与黄连配伍,则泻火而无凉遏之弊,升麻黄连,则散火而无升焰之虞,且寓“火郁发之”之意。胃热阴血亦必受损,故以生地凉血滋阴丹皮凉血清热,皆为臣药当归养血和血,为佐药升麻兼以引经为使。诸药合用,共奏清胃凉血之效。

4.5 临床运用

清胃散是治疗胃火牙痛的代表方剂。凡临床出现以牙痛牵引头痛口气热臭、舌红苔黄、脉滑数等为主症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4]

4.5.1 加减法

牙龈肿痛甚者,可稍加细辛以止痛;兼肠燥便秘者,加大黄通便泄热;口渴饮冷者,加石膏知母清热生津齿衄者,加牛膝血热下行。[4]

4.5.2 使用禁忌

肾虚火炎所致牙痛者禁用[4]

牙痛风寒虚火上炎者不宜。[5]

4.6 现代适应

清胃散适用于口腔炎、牙周炎三叉神经痛等属胃炎上攻者[5]

4.6.1 口腔

口腔炎一般包括3种疾病:一是鹅口疮,是因菌群失调所致白色念球菌感染口腔黏膜,使其表面覆盖白色乳凝块样点片状物,临床以拒乳、疼痛哭叫为主要表现;二是疱疹性口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所致,口腔黏膜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颌下淋巴结肿大,以发热、黏膜剧痛流涎为主要临床表现;三是溃疡性口炎,是由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感染所致的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覆盖较厚的易擦去的灰白色或黄色假膜。[5]

4.6.2 牙周炎

牙周炎是慢性牙龈炎向牙周组织扩展而引起的,病因主要是牙菌斑,以及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等加重菌斑滞留的因素。当微生物数量及毒性增强或当机体防御能力削弱时,由于龈下微生态环境的特点,以及炎症产物向微生物提供营养成分,龈下菌斑中滋生大量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放线杆菌、福赛类杆菌、核梭形杆菌螺旋体等牙周致病菌,使牙龈炎症加重并扩延,导致胶原破坏、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临床主要表现为牙龈慢性炎症牙龈水肿,牙周袋内壁出血、溢脓。[5]

4.6.3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病因不清,病理改变主要是神经细胞消失,神经节纤维脱髓鞘或髓鞘增厚,轴索变细或消失,临床主要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短暂的反复发作性剧痛[5]

4.7 药理作用

[6]

4.7.1 病原微生物作用

君药黄连含有小檗碱、甲级黄连碱,小檗碱有广谱抗菌作用,通过破坏细菌结构抑制糖代谢抑制细菌核酸蛋白质合成而对痢疾杆菌炭疽杆菌肺炎杆菌霍乱弧菌枯草杆菌鼠疫杆菌、布氏杆菌伤寒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大肠杆菌白喉杆菌百日咳杆菌结核杆菌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均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对痢疾杆菌作用更强;特别是对导致胃炎幽门螺旋杆菌、致牙周病变异链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对各型流感病毒沙眼衣原体阴道滴虫、热带利什曼原虫锥虫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柯萨奇B3病毒抑制作用;对黄色毛癣菌、白色念珠菌等皮肤真菌抑制作用黄连小檗碱还有对抗细菌内毒素作用,清除耐药质粒,减少耐药菌的产生。臣药升麻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均有中度抑制作用,对铜绿假单胞杆菌有轻度抗菌作用;同时升麻对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孢菌、红色表皮癣菌等真菌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治疗有效。生地对许多真菌须疮癣菌、石膏样小芽孢癣菌等有抑制作用丹皮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多种细菌抑制作用,同时对多种致病性皮真菌抑制作用当归煎剂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及上述大部分细菌均有抑制作用。综上所述,该方剂各味药均有抗菌作用,尤其是对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及革兰氏阴性菌以及致病性真菌抑制作用,这对控制口腔炎、牙周炎感染十分有利。

4.7.2 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君药黄连不仅有解热作用,而且有中枢性镇静作用和镇痛作用,同时有局部麻醉作用臣药升麻所含异阿魏酸有解热作用升麻苷有降低体温作用;同时有镇静、镇痛和抗惊厥作用升麻临床是治疗牙周炎牙龈溃烂的常用药。生地显著加强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故有明显的镇静作用丹皮所含牡丹酚有明显的镇静、镇痛、解热、降温等中枢抑制作用牡丹皮所含丹皮酚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丘脑下部引起的觉醒反应抑制小脑皮质区及运动区诱发电位当归也有镇静、镇痛作用。由此可见该方剂5味药均有镇痛、镇静作用。除上述作用外,该方剂君药黄连所含小檗碱能扩张脑膜血管,增加局部血流,显著升高脑缺血区SOD及GSH-Px的活力,降低MDA含量,抑制脑缺血神经细胞Ca2+的显著升高,提高缺血早期海马CA1神经元线粒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对缺血的耐受性,减轻缺血晚期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的死亡程度,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臣药牡丹皮所含丹皮酚对反复短暂的脑缺血再灌注所致脑损伤有保护反应,可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反应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抗血栓形成,改善血液流变学,从而具有抗脑缺血作用佐药当归注射液可加快脑组织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元代谢,减少脑梗死体积,促进脑缺血损伤神经生长修复,减少神经元的凋亡,同时当归煎剂能逆转脑内氨基酸神经递质的异常改变,促进脑神经再生和再支配。该方剂中的丹皮、生地、黄连均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黄连所含小檗碱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促使ACTH及皮质激素水平升高,生地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有保护作用,从而提高机体的适应性及对神经内分泌功能的调节能力。以上可能是该方剂治疗三叉神经痛牙痛的主要机理。

4.7.3 抗炎作用

君药黄连所含多种生物碱小檗碱、药根碱、黄连碱等均有显著的抗炎活性,小檗碱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使ACTH、皮质激素分泌增多而发挥抗炎作用小檗碱明显降低炎性组织中PGE2含量及中性WBC中PLA2的活性,同时能清除自由基,对炎症毛细血管透性亢进、水肿及肉芽肿等过程均有抑制作用臣药升麻丹皮、生地均有抗炎作用牡丹皮所含丹皮酚能显著对抗5-HT、缓激肽抑制PG合成,抑制炎症细胞游走,对炎症的渗出、水肿毛细血管透性增加均有抑制作用佐药当归也有抗炎作用,可清除超氧阴离子及羟自由基,提高大脑SOD及Ca2+-ATP活性。可见该方剂5味药共同的作用就是抗炎、镇痛,这对牙痛三叉神经痛确实可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

4.7.4 免疫功能的影响

君药黄连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臣药升麻具有抗过敏作用升麻所含三萜类化合物能增加淋巴细胞活性,对PHA引起的淋巴细胞转化有抑制作用升麻提取物能诱导淋巴细胞产生干扰素。生地能对抗因连续服用地塞米松后所致血浆皮质酮浓度的下降,并能防止肾上腺皮质萎缩;其水提取物能使外周血T淋巴细胞显著增加,并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生地水煎剂能促进ConA活化淋巴细胞D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增强IL-2的产生,抑制脾脏免疫性玫瑰花形成细胞,说明其有增强免疫功能作用丹皮酚对Ⅰ~Ⅳ型变态反应均有抑制作用丹皮酚能增强单核细胞及外周血WBC的吞噬功能丹皮多糖促进脾脏细胞增殖,丹皮总苷可促进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促进T淋巴细胞产生IL-2,还可促进LPS诱导的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同时促进巨噬细胞产生IL-1。当归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有增强作用当归内酯可显著提高细胞淋巴细胞功能,增强其杀伤活性;当归醇沉物有促进脾脏胸腺T、B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当归多糖可使白细胞网织红细胞增加,特别是对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巨噬细胞分泌NO含量,增强其分泌TNF-α、IL-1,促进淋巴细胞转化,促进脾细胞增殖及脾淋巴细胞分泌INF-γ,增强INF-γ活性。本方剂中的5味药均对机体免疫功能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有利于牙周感染控制炎症的恢复。

4.7.5 对肝胆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君药黄连所含小檗碱有利胆作用,能促进胆汁形成,促进胆汁中结合胆红素排泻;同时具有抗实验性胃溃疡应激性溃疡作用,能抑制胃酸分泌而保护胃黏膜屏障;对胃肠道平滑肌剂量兴奋之,大剂量抑制之,呈双相调节作用臣药升麻甲醇提取物对肝损害有预防作用,可明显降低ALT、AST;使肝细胞坏死变性减轻;升麻醇木糖苷有防止肝损害的作用,同时对胃肠道平滑肌抑制作用。生地有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元减少的作用,可抑制胃酸分泌,具有抗溃疡作用丹皮所含丹皮酚有抗溃疡抑制胃液分泌的作用丹皮总苷可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的程度,降低血清AST、ALT,促进肝糖元合成,增加血清蛋白的含量,提高血清肝脏GSH-Px活力,降低肝MDA含量。当归对四氯化碳引起的小鼠肝损害有保护作用,并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和恢复肝脏的某些功能,显著降低肝脏胶原蛋白的含量,减轻肝纤维化抑制免疫性肝损伤,清除自由基,降低肝匀浆中MDA含量;当归水提取物还能明显促进胆汁分泌,促进胆汁中固体物及胆酸排泄量。因此,该方剂胃溃疡肝脏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4.7.6 心脏血管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君药黄连所含小檗碱可促进心肌细胞Ca2+内流,使细胞Ca2+浓度增加,小剂量兴奋心脏,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大剂量抑制心脏,减弱其收缩;同时小檗碱对缺血心脏有保护效果,可降低心肌自律性,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及有效不应期,消除折返冲动,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对血压有降低作用,且随其剂量的增加而降压作用增强;小檗碱能升高血小板内cAMP水平,并有Ca2+拮抗作用,从而具有显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臣药升麻具有抑制Ca2+内流、抑制去甲肾上腺素、降低血压作用,其生药和炭药有缩短凝血时间作用。生地具有强心利尿作用,其水提取物对实验性高血压有明显的降低作用,生地的各种煎剂均能缩短凝血时间丹皮煎剂丹皮酚均能阻止Ca2+内流,抗氧化,因此可增加冠脉血流,降低心肌耗氧量,对缺血性心肌有保护作用,并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其所含芍药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微血栓形成作用佐药当归有减慢传导、延长不应期、消除折返、延长平台期、抑制异位节律点及提高致颤阈等作用,因而可抗心律失常,同时还可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肌损伤;并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由以上可以看出,该方剂各味药对心肌收缩力有的表现为增强、有的表现为抑制,但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作用是一致的,这对各种炎症是有利的。

4.8 歌诀

清胃散升麻连,当归生地牡丹全;或益石膏胃火口疮牙痛牙宣[6]

4.9 出处

脾胃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卷下

5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方之清胃散

5.1 处方

人中白9克 青黛4.5克 白芷4.5克 杭芍4.5克 生石膏6克 冰片3克 牛黄1.5克 麝香0.3克

5.2 功能主治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方之清胃散主治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5.3 用法用量

共为极细末,上患处。

5.4 出处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6 疠疡机要》卷下方之清胃散

6.1 方名

清胃散

6.2 组成

升麻白芷防风白芍药、干葛、甘草当归川芎羌活麻黄、紫浮萍木贼草等分

6.3 主治

疠疡机要》卷下方之清胃散主治热毒在表。

6.4 用法用量

每用5-7钱,水煎服。

6.5 出处

疠疡机要》卷下

7 外科正宗》卷四方之清胃散

7.1 方名

清胃散

7.2 组成

黄芩黄连生地黄牡丹皮升麻石膏各一钱[6]

黄芩1钱,黄连1钱,生地1钱,丹皮1钱,升麻1钱,石膏1钱。

7.3 主治

外科正宗》卷四方之清胃散功能清热泻火凉血[6]。治胃经有热,牙龈作肿,出血不止[6]

清胃散主治胃经有热,牙齿牙龈作肿,出血不止。

7.4 用法用量

水煎食后服[6]

以水2茶钟,煎至8分,食后服

7.5 附注

外科证治全书》有生甘草一钱。

7.6 出处

外科正宗》卷四

8 疡科选粹》卷三方之清胃散

8.1 方名

清胃散

8.2 组成

当归身1钱5分,生地黄1钱5分,牡丹皮1钱5分,黄连1钱5分,升麻3钱,石膏2钱,细辛3分,黄芩1钱。

8.3 主治

疡科选粹》卷三方之清胃散主治胃脘痛胃火盛者。

8.4 用法用量

水煎服。

9 《诚书》卷六方之清胃散

9.1 方名

清胃散

9.2 组成

防风黄芩天花粉厚朴(姜制)、石膏(制)、枳壳黄连陈皮甘草

9.3 主治

《诚书》卷六方之清胃散主治小儿舒舌弄舌

9.4 用法用量

水煎服。

9.5 出处

《诚书》卷六

10 证治汇补》卷四方之清胃散

10.1 方名

清胃散

10.2 组成

黄连2分,生地2分,升麻5分,丹皮5分,当归3分,芍药3分。

10.3 主治

证治汇补》卷四方之清胃散主治阳明齿痛

10.4 出处

证治汇补》卷四

11 辨证录》卷五方清胃散

11.1 方名

清胃散

11.2 组成

石膏2钱,半夏2钱,茯苓3钱,桂枝3分,麦冬3钱,陈皮1钱,葛根1钱。

11.3 主治

辨证录》卷五方清胃散主治春温。春月伤风,发寒发热口苦,两胁胀满,或吞酸吐酸

11.4 用法用量

水煎服。

11.5 出处

辨证录》卷五

12 《嵩崖尊生》卷六方之清胃散

12.1 方名

清胃散

12.2 别名

清胃饮

12.3 组成

丹皮1钱,青皮6分,甘草5分,石膏1钱,生地黄1钱,防风1钱,荆芥1钱。

12.4 主治

《嵩崖尊生》卷六方之清胃散主治热牙痛面热

12.5 加减

上四正牙痛,加黄连8分,麦冬1钱2分;下四正牙痛,加黄柏8分,知母1钱;左上板牙痛,加羌活1钱,胆草8分;左下板牙痛,加柴胡1钱,栀子1钱;右上板牙痛,加大黄1钱,枳壳1钱;右下板牙痛,加黄芩1钱、桔梗1钱;上两边牙痛,加川芎白芷;下两边牙痛,加白芍白术头痛,加藁本恶心,加厚朴牙龈烂,用生姜黄连捣烂贴上。

12.6 附注

清胃饮(《医钞类编》卷十二)

12.7 出处

《嵩崖尊生》卷六

13 种痘新书》卷三方之清胃散

13.1 方名

清胃散

13.2 组成

石膏1两,寒水石1两。

13.3 主治

种痘新书》卷三方之清胃散主治痘症口疮舌烂唇裂

13.4 制备方法

俱用火煅。先以黄芩黄柏黄连、南星、贝母藿香甘草诸药煎熬至药水1盏,然后投2石(火煅)置药水中,取起晒干,又入药水,如是者数次,乃取2石为末,加硼砂

13.5 出处

种痘新书》卷三

14 《活人心统》卷下方之清胃散

14.1 方名

清胃散

14.2 组成

益元散1两,砂仁5钱。

14.3 主治

《活人心统》卷下方之清胃散主治心下痞闷,呕吐,诸药不效者。

14.4 用法用量

用冷水或沸汤调下1-2钱。

14.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4.6 出处

《活人心统》卷下

15 《青囊秘传》方之清胃散

15.1 方名

清胃散

15.2 组成

僵蚕白芷细辛川芎等分

15.3 主治

《青囊秘传》方之清胃散主治风牙作痛。

15.4 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吹患处。

15.5 出处

《青囊秘传》

16 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孔氏家传》方之清胃散

16.1 方名

清胃散

16.2 组成

生姜(薄切)。

16.3 主治

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孔氏家传》方之清胃散主治小儿胃热吐。

16.4 用法用量

紫苏汤调下。

16.5 制备方法

以生面拌,晒极干,略焙为末。

16.6 出处

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孔氏家传》

17 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张涣方之清胃散

17.1 方名

清胃散

17.2 组成

川楝子半两,黄柏(微焙,炙)半两,当归(洗,焙干)半两,地榆(炙)半两,黄连(去须,炒)半两。

17.3 主治

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张涣方之清胃散主治小儿挟热泄痢。

17.4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8分,煎至4分,乳前温服

17.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7.6 出处

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张涣

18 医宗金鉴》卷五十一方之清胃散

18.1 方名

清胃散

18.2 组成

生地、丹皮黄连当归升麻石膏[6]

生地、丹皮黄连当归升麻石膏(煅)。

18.3 主治

医宗金鉴》卷五十一方之清胃散功能清热泻火凉血消肿[6]。治小儿热蓄于胃,牙龈肿如水泡,胀痛难忍,名曰重龈[6]

清胃散主治小儿胎热,蓄于胃中,牙根肿如水泡,名曰重龈。小儿麻时口臭

18.4 用法用量

灯心为引,水煎[6]

引用灯心水煎服。将水泡用针刺破,外敷1字散,内服清胃散

18.5 出处

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卷五十一

19 医宗金鉴》卷六十三方之清胃散

19.1 方名

清胃散

19.2 组成

姜黄白芷细辛川芎等分

19.3 主治

医宗金鉴》卷六十三方之清胃散主治骨槽风初起。乃手少阳三焦足阳明胃二经风火,起于耳前,连及腮颊筋骨隐痛,肿硬难消,热不盛者。

19.4 用法用量

先以盐汤漱口,再以此散擦牙痛处。内服清阳散火汤

19.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9.6 出处

医宗金鉴》卷六十三

20 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卷七十八方之清胃散

20.1 方名

清胃散

20.2 组成

车前子石膏大黄柴胡桔梗玄参黄芩防风各一钱[6]

车前子1钱,石膏1钱,大黄1钱,柴胡1钱,桔梗1钱,黑参1钱,黄芩1钱,防风1钱。

20.3 主治

医宗金鉴》卷七十八方之清胃散主治小儿生赘。固脾胃积热上壅,赘生眼胞之内,初起如麻子,久则渐长如豆,隐摩瞳仁,赤涩泪出。

清胃散治小儿目胞内生赘,初起如麻子,久则渐长如豆,隐磨瞳仁,赤涩泪出[6]

20.4 用法用量

为粗末,水煎食后服[6]

以水2盏,煎至1盏,去滓,食后温服

20.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20.6 出处

医宗金鉴》卷七十八

21 幼幼集成》卷三方之清胃散

21.1 方名

清胃散

21.2 组成

黄连、白当归、绿升麻、怀生地、粉丹皮白芷梢各等分北细辛减半。

21.3 主治

幼幼集成》卷三方之清胃散主治走马牙疳

21.4 用法用量

水煎热服

21.5 出处

幼幼集成》卷三

22 《治疹全书》卷下方之清胃散

22.1 方名

清胃散

22.2 组成

黄连石膏升麻、生地、丹皮连翘元参甘草粳米

22.3 主治

《治疹全书》卷下方之清胃散主治牙痛牙宣口臭口疮

22.4 加减

出血侧柏叶

22.5 出处

《治疹全书》卷下

23 麻症集成》卷四方之清胃散

23.1 方名

清胃散

23.2 组成

酒炒黄连、生地、当归丹皮石膏、黑栀。

23.3 主治

麻症集成》卷四方之清胃散主治热邪蕴隆于胃,牙根溃烂出血,唇口肿痛。

23.4 出处

麻症集成》卷四

24 医学集成》卷二方之清胃散

24.1 方名

清胃散

24.2 组成

生地、当归丹皮青皮防风细辛升麻

24.3 主治

医学集成》卷二方之清胃散主治阳明胃热齿痛

24.4 加减

上门牙痛心火,加黄连麦冬;下门牙痛属肾火,加黄柏知母;虎上牙两边痛属胃火,加石膏花粉;虎下牙两边痛属脾火,加黄芩白芍;盘上牙左边痛属胆火,加柴胡胆草;盘下牙左边痛属肝火,加炒栀、胡莲;盘上牙右边痛属大肠火,加枳实大黄;盘下牙右边痛属肺火,加黄芩、骨皮。

24.5 出处

医学集成》卷二

25 《喉症指南》卷四方之清胃散

25.1 方名

清胃散

25.2 组成

石膏4钱(煅),生地3钱,黄连2钱,连翘2钱,丹皮2钱,升麻8分。

25.3 主治

《喉症指南》卷四方之清胃散主治阳明实火牙痛口疮

25.4 用法用量

水煎服。

25.5 出处

《喉症指南》卷四

26 种痘新书》卷十二方之清胃散

26.1 方名

清胃散

26.2 组成

石膏1两(煅),寒水石1两(煅)。

26.3 主治

种痘新书》卷十二方之清胃散主治一切口疮。

26.4 用法用量

凡疮口敷之即愈。

26.5 制备方法

黄芩黄柏栀子砂仁知母花粉甘草等分,煎水甚浓去滓,将2石煅后,入药水内淬,取起晒干,又入药水内淬、取晒干,又入药水内浸数次,然后用2石研末,加入硼砂4钱。

26.6 出处

种痘新书》卷十二

27 参考资料

  1. ^ [1]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50-151.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39.
  4. ^ [4] 魏睦新,王刚.方剂一本通[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5. ^ [5]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48.
  6. ^ [6]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48-150.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