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虫

中药材 清热解毒 中医学 中药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ǔ gǔ chóng

2 中医大辞典》·五谷虫

五谷虫中药名,出自《滇南本草[1]

2.1 别名

蛆、水仙子、罗仙子[1]

2.2 来源

丽蝇科昆虫大头金蝇Chry-somyia megacephala (Fab.)及其近缘昆虫的干燥幼虫[1]

2.3 性味归经

咸,寒。入脾、胃经[1]

2.4 功能主治

消疳,清热,解毒[1]

1.治小儿疳积腹胀热病神昏热痢吐食。内服:炙黄研末,1.5~3g,入丸剂用。[1]

2.治牙疳口疮疔疮,研末,香油调敷[1]

2.5 化学成分

幼虫主含蛋白质脂肪及甲壳质等,另外含胰蛋白酶(Trypsin)、肠肽酶(Erepsin)、脂肪酶淀粉酶[1]

2.6 药理作用

五谷虫所含总氨基酸平喘作用五谷虫对肠平滑肌解痉作用[1]

3 《*辞典》·五谷虫

3.1 出处

滇南本草

3.2 拼音名

Wú Gǔ Chónɡ

3.3 别名

蛆(《集韵》),谷虫(《本草求真》),水仙子(《药材资料汇编》)。

3.4 来源

为丽蝇科昆虫大头金蝇或其它近缘昆虫的干燥幼虫。7~9月间收集,装入布袋,在流水中反复漂洗,使虫体内容物排除尽净,然后晒干

3.5 性状

干燥虫体,扁圆柱形,头部较尖,长1~1.5厘米,宽2~3毫米。黄白色,有的略透明。质松脆易碎,断面多空泡。以体轻、干净、谈黄白色、无臭味者为佳。

3.6 炮制

拣净杂质,簸净泥土,用文火炒至微黄色。

3.7 性味

咸,寒。

①《纲目》:"寒,无毒。"

②《本经逢原》:"苦,寒,无毒。"

③《要药分剂》:"味甘咸,性寒,无毒。"

3.8 归经

入脾、胃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经。"

②《本草求真》:"专入肠、胃。"

3.9 功能主治

清热,消滞。治疳积腹胀疳疮

①《本草蒙筌》:"治小儿疳胀。"

②《纲目》:"治小儿诸疳积疳疮热病谵妄毒痢作吐。"

③《医林纂要》:"健脾化食,去热消疳。"

④《本草求原》:"治臁烂。"

3.10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搽敷。

3.11 附方

①治一切疳疾:㈠六月取蛆,淘净,入竹简中封之,待干研末。每服一、二钱,入麝香米饮服之。㈡蛆蜕,米泔逐日换浸五日,再以清水换浸三日,晒焙为末,入黄连等分,每半两入麝香五分,以獖猪胆汁和丸,黍米大。每服三、四十丸,米饮下。(《圣济总录》)

②治热痢吐食,因服热药而致者:蛆,流水漂净,晒干为末。每服一钱,米饮下。(《纲目》)

③治唇疔五谷虫,研末,香油调敷。(《本草便读》)

3.12 摘录

《*辞典》

4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7.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用到中药五谷虫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用到中药五谷虫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