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针八法

针刺方法 针灸学 中医学 刺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én zhēn bā fǎ

2 概述

神针八法指针刺过程中必须注意的八种方法。为明·高武针刺补泻手法,载入《针灸大成·卷四》。第一为针前准备,医生心无内慕,患者要神安志定,继之检针温针、按穴进针;第二为龙虎交战(左捻九而右捻六)止痛;第三是随咳进针;第四是使谷气至;第五是凤凰展翅(泻法);第六是饿马摇铃补法);第七法是热汤解决晕针;第八法是解救滞针[1]

3 第一·针前准备

选针为针刺前的准备。指针刺前选择质量、规格适宜的针具。衡量毫针的质量主要看针具材料的优劣和形状等,针具规格的选择多根据患者体质、体形、年龄、病情和腧穴部位等,选用合适长短、粗细的针具。[2]

检针为针刺前的准备。指针刺前对所选用的针具进行仔细检查。如发现有损坏等不合格者,应予剔除。[3]

针具消毒为针刺前的准备。指针刺前对所选用的针具进行消毒。除一次性针具外,如不消毒消毒不严格容易引起交叉感染[4]

针刺体位为针刺前的准备。指针刺时患者所取的姿势。即,体位[5]

施术部位消毒为针刺前的准备。指针刺操作前,对施术部位皮肤进行无菌消毒方法。一般采用75%的乙醇棉球擦拭消毒,或先用2%碘伏涂擦,稍干后,再用75%的乙醇棉球擦拭脱碘。[6]

针前守神为针刺前的准备。指针刺操作前施术者全神贯注,把精力集中于针刺的操作上。[7]

4 第二·龙虎交战

龙虎交战针刺手法名。出《金针赋》。龙指左转,虎指右转,反复进行故称交战。《金针赋》:“龙虎交战,左捻九而右捻六,是亦住痛之针。”即以捻转结合九六数组成。其法:在手三阳、足三阴任脉这七条经脉上取穴时,捻针向左转九下(大指向前)行补法,称为“龙”,继捻针向右转六下(大指向后)行泻法,称为“虎”。在手三阴、足三阳督脉这七条经脉上取穴时,先右捻六下,行泻法后,再左转九下,行补法,如此一补一泻,一龙—虎交替施针,故名龙虎战。也可分三部施术。有疏通经气的作用,适用于疼痛性疾患。[8]

龙虎交战[8]

5 第三·随咳进针

随咳进针法为针刺进针方法之一。指进针操作时,要求病人咳嗽一声,施术者趁机把针刺入患者穴位部皮下的进针法[9]

6 第四·使谷气

7 第五·凤凰展翅

凤凰展翅针刺手法名。属泻法。见《针灸大成》卷四:“用右手大指、食指捻针头,如飞腾之象,一捻一放。”放时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有如展翅,又名为“飞”。[10]

8 第六·饿马摇铃

饿马摇铃针刺手法名。与凤凰展翅对称。见《针灸大成·卷四》:“其补者有饿马摇铃:用右手大指、食指捻针头,如饿马无力之状,缓缓前进则长,后退则短。”即转针时以大指向前为主,缓缓捻转,如饿马无力,故名[11]

9 第七·热汤解决晕针

10 第八·解救滞针

滞针进针后或行针过程中,于提插捻转出针时,针下感觉非常沉重、紧涩,甚至捻转不动,进退困难者。可由于病人精神过度紧张;或因疼痛而引起局部肌肉挛缩;或由于医者指力不匀,用力过猛;或因向同一方向捻针,使肌肉纤维缠裹针体等原因所致。所以,对于精神紧张者,针前要做好解释工作,说明针刺过程中会发生的各种感觉,以便消除顾虑,缓解紧张状态行针捻转角度不宜太大,更不宜向单一方向连续捻转,而且指力要均匀,避免用力过猛等。如果由于病人精神过度紧张等引起局部肌肉挛缩者,可以延长留针时间,以缓解紧张状态;或以手指在局部或循经摄按,或于刺针近旁另刺一针即可缓解。由于向一个方向捻转发生肌纤维缠裹针体者,可以向相反方向捻退,或左右轻轻捻动,即可松解。[12]

11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48.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18.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22.
  4. ^ [4]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68.
  5. ^ [5]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65.
  6. ^ [6]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37.
  7. ^ [7]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69.
  8. ^ [8]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81.
  9. ^ [9]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51.
  10. ^ [10]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57.
  11. ^ [1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88.
  12. ^ [1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86.
编辑:fengchuile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