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物理、化学因素所致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疾病 疾病 血液科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āo wēn yǐn qǐ de róng xuè xìng pín xuè

2 英文参考

high temperature-induced hemolytic anemia

3 概述

高温引起溶血性贫血烧伤为最多见。面积达15%以上的Ⅱ、Ⅲ度烧伤即可引起溶血性贫血。曾有因血液透析恒温装置故障造成透析液过热而致溶血的报告。

热为一种物理因子可直接导致血循环红细胞损伤。早在100多年前,体外实验将红细胞加热至47℃以上,红细胞不仅出现形态上的改变(出现芽状小突起、球形细胞、破碎细胞)及渗透脆性增加,而且将此种红细胞注入实验动物体内发现红细胞寿命缩短,很快被脾脏移除。

高温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可表现为腰痛、棕褐色尿、皮肤黄疸等,急性溶血脱水电解质紊乱。急性溶血贫血可持续数周等症状

烧伤后早期的处理措施包括扩容、纠正水盐酸碱失衡,高温引起的溶血性贫血与急性血管内溶血的处理原则一致。溶血性贫血较严重者可给予输血。其预后与烧伤面积及程度有关。

5 英文名称

high temperature-induced hemolytic anemia

6 分类

血液科 > 红细胞疾病 > 物理、化学因素所致溶血性贫血

7 ICD号

D59.8

8 病因

高温可直接导致血循环红细胞损伤

9 病机

面积的Ⅱ度或Ⅲ度烧伤后24~48h内可发生急性血管内溶血溶血程度与烧伤面积有关。严重烧伤贫血,因素是多方面的,与红细胞膜组分、结构功能改变密切相关。温度超过49℃时红细胞膜收缩蛋白会变性,使膜弹性及变形性减低,因而红细胞易于破坏。但在某些遗传溶血性贫血患者,温度达46℃时即可发生上述变化。烧伤患者血浆脂质的变化也可能与溶血有关。据文献报道,烧伤休克血清中游离脂肪酸增加,红细胞乙醇磷脂(PE)含量明显降低。PE在膜脂与膜骨架的连接中有重要作用,PE含量降低是引起红细胞易于破坏的因素之一。严重烧伤后大量产生自由基,红细胞虽自身具有抗活性氧保护体系,但当抗氧化能力不足以对抗自由基时,可造成膜脂质过氧化,使红细胞膜变硬而易于溶破。另外,在高温下红细胞膜的钙泵(Ca2Mg2-ATP酶)功能不良,使细胞内钙浓度增高,过多的Ca2与骨架蛋白结合,使膜变硬或变脆而易被破坏。烧伤红细胞损伤是可逆的。至于急性溶血后较长期的贫血,有人认为可能属于肿瘤坏死因子介导的慢性病贫血

10 高温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高温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可表现为腰痛、棕褐色尿、皮肤黄疸等,急性溶血脱水电解质紊乱。急性溶血贫血可持续数周等症状

11 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可见到球形细胞、棘细胞和破裂的红细胞及其碎片。贫血程度与烧伤面积平行,严重者多达30%的循环红细胞被破坏。

2.红细胞渗透脆性和机械脆性升高。

12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即可确诊。

13 高温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的治疗

烧伤后早期的处理措施包括扩容、纠正水盐酸碱失衡,高温引起的溶血性贫血与急性血管内溶血的处理原则一致。溶血性贫血较严重者可给予输血

14 预后

高温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的预后与烧伤面积及程度有关。

15 高温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的预防

防止烧伤、烫伤。

编辑:taozi 审核:sun

高温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相关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