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电休克治疗法

心理学与精神病学 医疗技术名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ǎi liáng diàn xiū kè zhì liáo fǎ

3 概述

改良电休克治疗是利用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患者意识丧失,而达到治疗精神障碍的一种方法。在通电治疗前先作静脉麻醉并注射适量肌肉松弛药,因而无明显的抽搐发作。

4 适应

改良电休克治疗法适应证基本同经典电休克治疗。但用经典电休克治疗中的部分禁忌证可改为相对禁忌证,故适应证有所扩大。

1.抑郁症

2.精神分裂症木僵状态或亚木僵状态,缄默、违拗、拒食、拒药者,或有严重消极、自伤,自杀企图和行为者。

3.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处于兴奋躁动状态,冲动伤人者。

4.明显幻觉妄想者。

5.其他如偏执性精神病癫痫性精神病患者,有攻击行为、消极观念或行为者等。

5 禁忌

同经典电休克治疗。但年老体弱、骨关节疾患、心功能不全代偿功能好者可慎用。

1.急性全身感染性疾病。

2.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脑瘤脑血管病等。

3.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炎、全身动脉硬化大动脉瘤、严重高血压等。

4.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如严重的支气管炎、哮喘活动肺结核

5.严重骨和关节疾病。

6.严重的肝、肾及内分泌疾病。

7.青光眼视网膜脱离

8.由于躯体疾患引起的明显营养不良及一般情况虚弱、衰竭者。

9.服用对循环及呼吸有抑制药物,如利血平等。

10.孕妇应禁用。

6 准备

1.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解释说明治疗情况,取得其同意,合作,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应做详细的体格检查、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包括治疗前测量体重,做心电图、胸透检查,测血钾等。年老、体弱及以往有躯体疾患者检查更应详细。

3.治疗前应用精神药物者,必须对所用药物适当减量或停用,尤其需要注意对呼吸有抑制作用药物(如利血平等),必须停用。

4.治疗前6h内禁止饮食、排空大小便、取出义齿、解开衣带领扣。如患者唾液多,或曾有治疗后呼吸恢复不畅者,可在治疗前1h注射阿托品洛贝林

5.准备必要的急救用品,如洛贝林咖啡因、尼可刹米肾上腺素毛花苷C及开口器、压舌板注射器等。

6.治疗前半小时测血压体温脉搏、呼吸。

7.在专门治疗室内进行治疗。准备好心肺复苏急救药物气管插管与活瓣气囊人工呼吸器氧气筒、吸引器、拉舌钳等急救器材。

8.工作人员不少于3名。1名护理人员做器材准备及负责静脉穿刺;1名麻醉师负责麻醉及活瓣气囊加压人工呼吸;1名精神医师操作电抽搐治疗机,负责观察药物用量及通电后情况。

7 方法

7.1 操作方法

(1)一般准备:患者仰卧于治疗台上,检查口腔,去除义齿,解松衣领和裤带。

(2)静注:用连有20~30cm塑料管的针头做肘静脉穿刺,将预先准备好的25%葡萄糖液40ml试注10ml,证明穿刺无问题后,即可顺序注射下列3种药物

硫酸阿托品0.5~1.0mg,注射时用注射用水稀释到2ml。

②硫喷妥钠0.5g,用注射用水稀释到20ml(2.5%),缓慢静注做诱导麻醉,当静注至睫毛反射迟钝、对呼唤没有反应嗜睡状态时即可。一般用量为0.25g左右。亦可用丙泊酚普鲁泊福)200mg做诱导麻醉,该药注射后苏醒快而完全,一般用量为100mg(10ml)左右。

③氯琥珀胆碱2ml(甘油制剂内含100mg),用注射用水稀释到5ml。在注射到一定剂量时(一般在50mg左右),可发现患者口角面颊部有肌纤维呈束抽搐,历时1~3min。接着可见患者肌张力下降,腱反射(膝、踝)消失、呼吸抑制(膈、肋间肌)。这是肌肉松弛最佳时刻。应当注意在开始通电治疗前,用含有生理盐水的针筒替换原来所用的含有肌肉松弛药的注射针筒,保持静脉通道,以便必要时抢救使用。

(3)通电治疗:观察到患者面肌眼肌、口轮匝肌出现痉挛现象,或两下肢趾端呈痉挛或抽搐状态,即为有效发作。

(4)人工呼吸:通电结束,局部痉挛发作虽未停,即应以活瓣气囊(接上氧气)做加压人工呼吸,直至自主呼吸恢复。人工呼吸时间一般为5~10min。自主呼吸恢复后,静注针头可拔除。

7.2 术后处理

治疗结束后仍需监护15min左右,防止意识恢复过程中跌倒,年老体弱或伴有躯体病症的患者,更须重视术后监护。个别体质虚弱者,会出现继发性呼吸抑制,应提高警惕。

8 注意事项

1.改良电休克治疗理想的要求应是既有中枢癫痫样放电,但无外周的明显痉挛发作,治疗的成败关键在于恰当地掌握麻醉药肌肉松弛药剂量及通电量。

2.如有呼吸停止和循环虚脱,治疗同经典电休克治疗中所述。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