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三期论治

中医学 中医骨伤科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ǔ shāng sān qī lùn zhì

2 英文参考

Triple stages treatment for osteonosus and traumatism

3 注解

骨伤三期论治是根据损伤初、中,后三期的发展过程和各期损伤的特点,分别采用不同的内治方法的总称。

(1)初期论治。伤后1~2周内,以气滞血瘀为主。治疗上须活血与理气兼顾,调阴与和阳并重。伤后有瘀血停积者,采用攻下逐瘀法;伤后有气滞血瘀者,采用去瘀消肿的行气消瘀法;伤后瘀血化热、热扰营血而迫血妄行者,采用清热凉血法;对损伤昏迷不省人事、少时或明者采用辛香走窜、清心豁痰辟秽的开窍通关法。

(2)中期论治。伤后3~6周内,应着重于祛瘀生新接骨续筋,疏风通络活血舒筋。对虽经消下而血瘀气滞、肿痛未除者,采用和营止痛法;对骨位已正、筋已理顺,筋骨虽已连接但未坚实者,采用接骨续筋法;对仍有瘀血凝滞、筋膜粘连或兼风湿,筋络发生挛缩、强直关节屈伸不利者,采用舒筋活络法。

(3)后期论治。伤后7周以后,治疗应以坚骨壮筋、补养气血为主。对于因外伤筋骨,内伤气血以及长期卧床,出现气血亏损、筋骨萎弱者,采用补气养血法;对脾胃虚弱、运化失职者采用补养脾胃法;对年老体弱或骨折迟缓愈合,骨质疏松而肝肾虚弱者,采用补养肝肾法;对损伤气血运行不畅,或因阳气不足,腠理空虚,风寒湿邪滞留或筋骨损伤日久、气血凝滞者,采用温经通络法。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古籍中的骨伤三期论治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