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骨伤三期论治

关联数据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关于骨伤三期论治

骨伤三期论治是根据损伤初、中,后三期的发展过程和各期损伤的特点,分别采用不同的内治方法的总称。(1)初期论治。伤后1~2周内,以气滞血瘀为主。治疗上须活血与理气兼顾,调阴与和阳并重。伤后有瘀血停积者,采用攻下逐瘀法;伤后有气滞血瘀者,采用去瘀消肿的行气消瘀法;伤后瘀血化热、热扰营血而迫血妄行者,采用清热凉血法;对损伤后昏迷不省人事、少时或明者采用辛香走窜、清心豁痰辟秽的开窍通关法。(2)中期论治。伤后3~6周内,应着重于祛瘀生新,接骨续筋,疏风通络活血舒筋。对虽经消下而血瘀气滞、肿痛未除者,采用和营止痛法;对骨位已正、筋已理顺,筋骨虽已连接但未坚实者,采用接骨续筋法;对仍有瘀血凝滞、筋膜粘连或兼风湿,筋络发生挛缩、强直,关节屈伸不利者,采用舒筋活络法。(3)后期论治。伤后7周以后,治疗应以坚骨壮筋、补养气血为主。对于因外伤筋骨,内伤气血以及长期卧床,出现气血亏损、筋骨萎弱者,采用补气养血法 ...

扫码访问

可用医学百科App / 微信 / 手机浏览器 扫码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