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壳疮

中医学 中医病名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ái ké chuāng

2 英文参考

ringworm[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inea[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白壳疮为病名[1]。癣病分类之一种。《外科启玄》卷七:“白壳疮者,即癣也。”计有四种,即风癣杨梅癣、花癣牛皮癣[1]。多因毛孔风邪湿之邪而成[1]。多见癣面白屑脱落。

4 风癣·白壳疮

风癣为病名[2]。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多因风冷之气客于肌肤,搏于血气而成[2]。患处作痒,略高出皮面,边缘清楚,呈圆形或椭圆形,搔起白屑,久则皮肤顽厚[2]。外搽癣药水土槿皮酊[2]。本病相当于体癣[2]

5 杨梅癣·白壳疮

杨梅癣疮为病证名[3]。见《外科启玄》卷八。其形如癣,皮肤干燥,瘙痒,破流血水,淋漓秽臭[3]

6 花癣·白壳疮

花癣为病证名[4]。出《外科启玄》卷七。由风热蕴积于肺,随阳气上升而成[4]。生于面部或眉间,初起㾦瘤,渐成细疮,时痛时痒,搔起白屑,春季易患[4]。外用颠倒散凉水调涂[4]。相当于脂溢性皮炎[4]

7 牛皮癣·白壳疮

牛皮癣为病名[5]。是一种慢性瘙痒性皮肤病[5]。因患处皮肤厚而且坚,如牛领之皮,故名[5]。见《世医得效方》卷十九。由风湿热毒蕴郁肌肤所致;或因营血不足,血虚风燥,肌肤失养而成;与情志失调亦有一定关系[5]。大多发于颈项处,亦可发生在肘窝、腘窝、上眼睑会阴大腿内侧等处[5]。初起皮肤先有瘙痒,继之出现粟米大小不规则之扁平实质丘疹,皮色如常或呈淡褐色,进而融合成片,皮肤干燥、肥厚、浸润,有阵发性奇痒,入夜更甚[5]。治宜活血疏风,清热祛湿[5]。内服当归饮子。外用疯油膏黑豆油制剂,亦可选用熏药疗法及梅花针疗法[5]。类于神经性皮炎[5]

8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97.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0.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12.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94.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3.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白壳疮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白壳疮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白壳疮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白壳疮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