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

书籍 学科名 中医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hōng yī fù kē xué

2 英文参考

gyne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ynecology of TCM[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3 概述

中医妇科学:1.学科名;2.同类同名科教书籍。

4 学科名·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为学科名[1]中医妇科学是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经、带、胎、产等妇女特有疾病诊治与预防的临床中医学[2]。为运用中医理论,结合妇女的生理、病理特点,阐述妇科病证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和预防的一门临床学科[2]中医妇科学历史悠久[2]。《内经》、《金匮要略方论》均有专篇论述,《史记》载扁鹊曾为带下医,历代以来,名医辈出,专著甚丰[2]。内容以经、带、胎、产四大类病证为中心,兼有癥瘕脏躁等妇人杂病[2]。近年,我国各地中医院多有将妇科在专科专病的方向上建设发展[2]

4.1 中医妇科学的起源和发展

中医妇科学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文献记载,我国在2000多年前已有妇产科专书及妇科医师出现。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即证明已有妇产科专书《胎产书》,战国时代的扁鹊曾为“带下医”。现存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有关妇产科的条文达30余处,涉及到生理、病理、解剖、诊断、疾病、方药等各方面。

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有关妇科的论述专列三篇,内容包括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妇科杂病等,理法方药具备,已初具妇科学的规模。唐代孙思邈对妇科也深有研究,在《千金要方》中把“妇人方”三卷列于篇首,内容包括求子妊娠疾病、月经病带下病、妇科杂病等。

唐代咎殷所著《经效产宝》为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著,全书围绕妊娠分娩产后病等详加论述,并有处理方法及方药。

宋代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较为完备,是一部全面而系统的妇产科专著,对后世有较深远的影响。

至明代,妇科专著大量出现,如薛立斋的《女科撮要》、《校注妇人良方》、赵献可的《邯郸遗稿》、王肯堂的《证洽准绳·女科》、万全的《广嗣纪要》、《万氏妇人科》,张景岳的《妇人规》等。

清代妇产科统称为妇科或女科,著述也较多,如沈尧封的《女科辑要》、沈金鳌的《妇科玉女》以及《竹林女科》、《傅青主女科》、《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等,都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清末以来的近百年间,由于受中西汇通浪潮的影响,唐容川、张锡纯陆渊雷等人的著作中有关妇科的论述,均引用了一些新说。此外,严鸿志的《女科精华》、恽铁樵的《妇科大略》、秦伯未的《妇科学》、蒲辅周的《中医几种妇女病的治疗法》、时逸人的《中国妇科病学》等,均有一得之见。

解放以来.在党的中医政策指引下,中医妇科学不断发展,成绩显著。1956年建立中医学院后,先后编辑出版了五版《中医妇科学》统一教材出版了《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妇科学分册》,各地也有大量的中医妇科专著问世。此外,还整理出版了许多有关中医产科的古典文献。近年来,又有许多院校开始招收中医妇科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在理论和临床方面进行了更深入地研究。

4.2 中医妇科学的研究范围

中医妇科学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分娩期疾病、产后病、乳部疾病、外阴病以及与生殖系统有关的杂病等。

5 同类同名科教书籍·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泛指同类同名科教书籍[2]

6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5.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