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疙瘩

中医诊断学 中医学 中医病名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ròu gē dá

2 英文参考

hyperplastic dermopathy[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注解

肉疙瘩为俗病名[1]。为肉芽组织过度增生的一种皮肤[1]。见《中医外科学讲义》(上海中医学院编)。又名锯痕症、肉蜈蚣,多继发于外伤烧伤或手术后的瘢痕上,亦可因疮疖后而继发者[1]。好发于胸、背及四肢等处[1]。皮损高突不平,逐渐扩展,形状不一,大小不等;或如蟹爪,坚韧有弹性,色淡红或暗红,表面光滑无毛发;或有痛痒感[1]。若发生关节部位,可影响活动功能[1]。外贴黑布膏苦参子膏[1]。发痒者,用山豆根五倍子各30g,研末,麻油调,厚敷患处,五日敷一次[1]。即瘢痕疙瘩[1]

4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17.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肉疙瘩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肉疙瘩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肉疙瘩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