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疹块

瘾疹 常见病方药治疗 中医学 中医皮肤科学 常见病针灸治疗 中医外科学 中医常见病 常见病耳针疗法 中医病名 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fēng zhěn kuài

2 英文参考

wheal[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urticaria[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wheal[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nettle rash[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hidden rashe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urticaria[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hidden rash[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urticaria[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概述

风疹块为病名[1]。出《中医外科学讲义》(上海中医学院编)。即隐疹[1]

瘾疹(hidden rashes;urticaria[2])为病名[3]。又称风㾦㿔㾦㿔,俗称风疹块鬼饭疙瘩(《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是指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瘙痒时隐时现为主要表现的过敏性皮肤病[3][3]。以皮肤上出现瘙痒性风团,发无定处,骤起骤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为临床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老幼都可罹患,约有15%~20%的人一生中发生过本病。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者骤发速愈,慢性者可反复发作。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此证俗名鬼饭疙瘩,由汗出受风,或露卧乘凉,风邪多中表虚之人。初起皮肤作痒,次发扁疙瘩,形如豆办,堆累成片,日痒甚者,宜服秦艽牛蒂汤,夜痒重者,宜当归饮子服之。”

风疹块相当于西医的荨麻疹[4]

4 风疹块病因病机

风疹块禀赋不耐,人体对某些物质过敏所致。可因卫外不固,风寒风热邪客于肌表;或因肠胃湿热郁于肌肤;或因气血不足,虚风内生;或因情志内伤冲任不调,肝肾不足,而致风邪搏结于肌肤而发病。

风疹块多因汗出受风,或卧露乘凉,风邪入于皮肤腠理所致[5]

5 风疹块症状

风疹块初起皮肤发痒,继起大小不等的风团,形如豆瓣,成片成块[5]。赤色属风热,白色属风寒[5]。时隐时现,反复发作,甚或数月数年不愈[5]

6 风疹块的诊断

皮肤上突然出现风团,色白或红或正常肤色;大小不等,形态不一;局部出现,或泛发全身,或稀疏散在,或密集成片;发无定时,但以傍晚为多。风团成批出现,时隐时现,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但一般不超过24小时,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部分患者一天反复发作多次。自觉剧痒、烧灼或刺痛。部分患者,搔抓后随手起条索状风团;少数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出现气促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慌心悸。急性者,发病急来势猛,风团骤然而起,迅速消退,瘙痒随之而止;慢性者,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病期多在l一2个月以上,甚至更久。

诊断要点:

1、皮疹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淡红色或瓷白色的风团。自觉瘙痒。

2、风团骤然发生并迅速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一日之内可发作数次。

3、皮疹发生的部位不定。

4、粘膜也可受累。发生于胃肠道粘膜者,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发生喉头粘膜者,可有气闷、呼吸困难,甚至引起窒息

5、慢性者反复发作,可迁延数周、数月,甚至数年。

7 需要风疹块相鉴别的疾病

7.1 水疥

水疥好发于儿童,多见于春夏秋季,好发部位为四肢、腰腹部、臀部,典型皮损为纺锤形丘疹,色红,长轴与皮纹平行,中央常有针尖大小的红斑或水疱,瘙痒剧烈。

7.2 猫眼疮

猫眼疮发生于任何年龄,春秋季多见,好发于手足背、掌底、四肢伸侧等处,皮损呈多形性,有红斑、丘疹风团水疱大疱等,常两种以上皮损同时存在,典型皮损为猫眼,即虹彩状,色暗红或紫红。

8 风疹块的治疗

8.1 辨证治疗

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故风邪侵袭人体,可致皮肤出现风团,时隐时现,骤起骤消。而风邪每多挟热邪寒邪以袭人,内蕴肌表,不得疏泄所致;也有因肠胃不和,蕴湿生热,郁于肌肤而发。而反复发作,迁延日久者,则因气虚卫外不固,或因血虚生风,或因冲任不调,或因血瘀等所致。主要的治疗方法祛风,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予以辨证治疗。

8.1.1 风热袭表

瘾疹·风热袭表证(hidden rash with pattern of wind-heat assaulting exterior)是指风热袭表,以风团鲜红,灼热瘙痒,可伴有发热恶寒咽喉肿痛,遇热则皮疹加重,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为常见症的瘾疹证候[5]

8.1.1.1 症状

风团色红,遇热则发作或加重,触之有灼热感,瘙痒剧烈,或见咽干心烦舌质稍红,苔薄黄,脉浮数或弦滑数。

8.1.1.2 治法

疏风清热。

8.1.1.3 方药治疗

风热者内服秦艽牛蒡汤[5]

主方:银翘散吴鞠通温病条辨》)

加减处方金银花连翘各15克,荆芥蝉蜕各9克,牛蒡子黄芩浮萍各12克,鱼腥草30克,芦根18克,薄荷6克(后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8.1.2 风寒束表

瘾疹·风寒束表证(hidden rash with pattern of wind-cold fettering exterior)是指风寒束表,以皮疹色白,遇风寒加重,得暖则减,口不渴,舌质淡,舌苔白,脉浮紧为常见症的瘾疹证候[5]

8.1.2.1 症状

风团色白(瓷白色),遇冷或风吹则发作或加重,得暖可缓解。舌苔薄白,脉浮缓或浮紧。

8.1.2.2 治法

祛风散寒

8.1.2.3 方药治疗

风寒者内服荆防败毒散[5]

主方:荆防败毒散(虞搏《医学正传》)加减处方防风12克,荆芥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当归各9克,茯苓15克,川芎麻黄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

8.1.3 胃肠湿热

瘾疹·胃肠湿热证(hidden rash with pattern of dampness-heat in stomach and intestine)是指胃肠湿热,蕴于肌肤,以风团片大、色红、瘙痒剧烈,发疹的同时伴脘腹疼痛恶心呕吐神疲纳呆大便秘结泄泻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为常见症的瘾疹证候[5]

8.1.3.1 症状

皮肤出现风团,伴有脘腹胀痛,纳呆恶心呕吐神疲乏力大便泄泻秘结舌苔黄腻,脉滑数。

8.1.3.2 治法

表里双解清热利湿

8.1.3.3 方药治疗

1、主方:茵陈蒿汤张仲景伤寒论》合升降散杨璿伤寒温疫条辨》)加减处方:绵茵陈15克,大黄12克(后下),山栀子防风各12克,僵蚕蝉蜕各9克,鱼腥草土茯苓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大便泄泻者,去大黄,可加春砂仁6克(后下)。脘腹胀痛或恶心呕吐者,加枳壳12克、厚朴9克(后下)。

2、中成药防风通圣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8.1.4 卫表不固

瘾疹·卫表不固证(hidden rash with pattern of unconsolidation of defensive exterior)是指卫表不固,以风团较小,少数呈大片状,平素多汗,易感冒,每于汗出或风、冷刺激后发疹,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为常见症的瘾疹证候[5]

8.1.4.1 症状

风团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平素多汗,稍劳则汗出,风团发作时每觉凛凛恶寒,微微自汗舌质淡,舌体胖嫩,脉沉细。

8.1.4.2 治法

固卫和营祛风

8.1.4.3 方药治疗

主方:玉屏风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加减处方黄芪25克,炒白术防风各12克,桂枝白芍赤芍各9克,生姜3片,大枣8枚,煅牡蛎30克(先煎)。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

8.1.5 气血两虚

瘾疹·气血两虚证(hidden rash with qi-blood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病程日久,气血两虚,以风团反复发作,迁延数月或数年,劳累后则发作加剧,神疲乏力舌质淡,舌苔白,脉濡细为常见症的瘾疹证候[5]

8.1.5.1 症状

风团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可伴有头晕神疲乏力纳呆,夜寐不宁。舌质淡,苔薄或少苔,脉细弱或濡细。

8.1.5.2 治法

养血祛风

8.1.5.3 方药治疗

气血虚者服当归饮子[5]

1、主方:四物消风饮吴谦等《医宗金鉴》)加减处方生地黄18克,防风赤芍、白藓皮、柴胡各12克,当归荆芥蝉蜕各9克,川芎6克,何首乌白蒺藜各15克。水煎服,可复渣再服,每日1剂。

2、单方验方:千斤首乌汤(广州中医学院《外科学》)处方千斤拔30克,何首乌15克,乌豆衣12克,当归蝉蜕苦参,白藓皮各9克。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

8.1.6 气滞血瘀

瘾疹·气滞血瘀证(hidden rash with pattern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是指气滞血瘀,以风团色泽暗红或紫红,病变多在腰和表带压迫等部位,伴面色晦暗口唇青紫口干不欲饮,妇女月经不调,经来腹痛,色紫红或有血块,舌质紫暗,苔少,脉细涩为常见症的瘾疹证候[5]

8.1.6.1 冲任不调
8.1.6.1.1 症状

见于女性患者风团发生周期性,常在月经前数日开始出现风团,往往随着月经的干净而消失,但在下次月经来潮时又发作;多伴月经不调,或经来腹痛舌质黯红,苔薄,脉弦。

8.1.6.1.2 治法

调摄冲任。

8.1.6.1.3 方药治疗

主方:二仙汤((广州中医学院《外科学》)合四物汤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处方仙茅仙灵脾淫羊藿)、知母黄柏川芎各9克,当归15克,巴戟天赤芍菟丝子香附各12克。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兼血瘀者(可见经来量少,色紫黑而有块,或舌有瘀斑),酌加活血化瘀之品,如丹参15克、桃仁红花各9克,或合失笑散五灵脂蒲黄各9克)。

8.1.6.2 血瘀
8.1.6.2.1 症状

风团反复发作,缠绵日久,疹色黯红,或风团主要见于腰围、表带等受压部位,伴有面色晦黯,口唇青紫舌质黯红或紫、或舌尖边有瘀斑,脉细涩。

8.1.6.2.2 治法

活血化瘀,佐以祛风

8.1.6.2.3 方药治疗

主方:通经逐瘀汤王清任医林改错》)加减处方地龙干、赤芍柴胡防风各12克,桃仁红花蝉蜕皂角刺各9克,穿山甲12克(先煎),丹参15克。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如兼风热者,加金银花连翘各1克。兼风寒者,加桂枝9克,麻黄6克。外治法风团泛发全身者,用中草药煎水外洗,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常用中草药豨莶草、白藓皮、地肤子白蒺藜苍耳子苦参紫苏叶土荆芥如意花毛麝香大叶桉叶、苦楝树叶、飞扬草、黑面神等,选5~6味各30克;也可用皮肤外洗一方。

8.2 针灸治疗

8.2.1 体针

风团发于上半身者,取穴曲池合谷内关、手叁里、尺泽;下半身者取穴血海、足叁里、叁阴交阴陵泉;发于全身还应选配风市风池大椎百会大肠俞委中等。每次选取2~6个穴位,急性者用泻法,慢性者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8.2.2 耳针

取穴肺区脾区肝区神门肾上腺皮质下风溪等,留针30分钟,每日1次,也可埋针或贴耳珠。

9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2.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57.
  4. ^ [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56.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风疹块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风疹块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风疹块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风疹块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