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胃舒颗粒

消化系统中成药 消化系统药物 药物 中成药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ēn wèi shū kē lì

2 温胃舒颗粒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Wenweishu Keli

2.2 标准编号

WS3-B-3502-98

2.3 处方

党参     附子(制)     黄芪(炙)    肉桂        山药     肉苁蓉(制)    白术(炒)    山楂(炒)        乌梅     陈皮        补骨脂      砂仁

2.4 性状

本品为浅棕黄色的颗粒;味酸、甜。

2.5 鉴别

(1) 取本品 30g,研细,加乙醇50ml,置水浴上温浸1小时,滤过,滤液 浓缩至10ml,照下述方法试验:   ①取滤液2ml,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冰醋酸1ml使溶解,移置试管中,沿管壁加浓 硫酸数滴,两液接界处显棕色环。   ②取滤液8ml,置水浴上蒸干,残渣稀盐酸3ml使溶解,滤过,滤液分置3支试管中, 分别滴加碘化铋钾试液碘化汞试液和硅钨酸试液,均产生浑浊。

(2) 取本品 10g,加乙醚3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残渣乙醚20ml洗涤,滤过, 洗液与滤液合并,备用。残渣挥去乙醚,加乙醇5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置水 浴上蒸干,残渣加水20ml使溶解,滤过,滤液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2次,每次20ml,合 并正丁醇提取液,再用正丁醇饱和的水洗涤2次,每次20ml,弃去水液,正丁醇提取液置 水浴上蒸干,残渣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橙皮甙对照品,加甲醇制成 饱和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 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 水(40:7:4)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 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以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 取[鉴别]

(2)项下的乙醚提取液,室温下自然挥散至约1ml,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补骨脂素对照品、异补骨脂素对照品,加醋酸乙酯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 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 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4:1)为展 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 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两个蓝色荧光斑点。

2.6 检查

应符合颗粒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I C)。

2.7 功能与主治

补肾健脾,温中养胃,行气止痛。用于脾肾阳虚引起的胃脘冷痛, 胀气,嗳气,纳差,畏寒,无力等症,及萎缩胃炎慢性胃炎表现有上述证候者。

2.8 用法与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10~ 20g,一日2次。

2.9 注意

胃大出血时忌用。

2.10 规格

每袋装 10g

2.11 贮藏

密封

安徽省药品检验所  起草

3 温胃舒颗粒介绍

3.1 药品名称

温胃舒颗粒

3.2 药品汉语拼音

Wenweishu Keli

3.3 剂型

每袋装10g。

3.4 性状

温胃舒颗粒为浅棕黄色的颗粒;味酸、甜。

3.5 温胃舒颗粒的主要成份

党参附子(制)、黄芪(炙)、肉桂山药肉苁蓉(制)、白术(炒)、山楂(炒)、乌梅陈皮补骨脂砂仁等。

3.6 温胃舒颗粒功能主治

补肾健脾,温中养胃,行气止痛。用于脾肾阳虚引起的胃脘冷痛, 胀气,嗳气,纳差,畏寒,无力等症,及萎缩胃炎慢性胃炎表现有上述证候者。

3.7 温胃舒颗粒的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10~ 20g,一日2次。

3.8 温胃舒颗粒禁忌

胃大出血时忌用。孕妇忌用。

3.9 注意事项

1.胃脘灼热痛证、重度胃痛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2.糖尿病患者儿童及年老体虚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服温胃舒颗粒三天症状未改善,应停止服用,并去医院就诊。

4.对温胃舒颗粒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5.温胃舒颗粒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6.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7.请将温胃舒颗粒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8.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温胃舒颗粒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10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11 备注

请仔细阅读介绍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编辑:wangyuan、banlang 审核:sun

温胃舒颗粒相关药品说明书范本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