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边桩菇

中医学 中药材 中药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uàn biān zhuāng gū

2 拼音名

Juǎn Biān Zhuānɡ Gū

3 别名

卷伞菌、卷缘网褶菌、落褶菌、卷边网褶菌、桩菇

4 来源

药材基源:为桩菇科真菌卷边桩菇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摘,去掉泥沙,晒干备用。

5 形态

菌盖中央下凹,周边翘起,盖缘向下内卷,径宽4-15cm。盖表幼时微粘,成熟干燥,中央多成龟裂状。褐色、黄褐色、橄榄褐色至黑褐色。后期盖表微被毛绒。菌肉厚,赭褐色,伤后变红变褐黑色。菌褶下延,褐色,伤后初转红再转黑褐色。褶片近柄处结联成网孔状。柄柱状,等粗,一般较短。表面光滑,色与盖同。孢子黄褐色、褐色,光滑,椭圆形,(7-10)μm×(4-6)μm。

6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单生或群生于树桩上,或由地下的树桩而破土成丛。多生在栎树和桦木等林下木桩上。夏、秋普遍。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南及安徽、福建、广东、海南、西藏等地。

7 性状

1.性状鉴别 子实体皱缩。湿润后稍粘。菌盖半球形,平展或中央下凹近漏斗状,直径4-15cm,土黄色至青褐色,有光泽,边缘内卷或平展。菌肉厚,浅黄色或浅褐色;菌褶宽,青黄色或褐色。菌柄生于菌盖中央或偏生,长4-8cm,直径1-2cm,光滑,实心。气香,味特异。

2.显微鉴别 孢子椭圆形,长6-10μm,直径4.5-7μm,锈褐色。囊状体披针形,长50-70μm,直径8-12μm。

8 化学成份

含蕈毒碱(muscarine),表-蕈毒碱(epi-mus-carine)和别-蕈毒碱(allo-muscarine)。

9 性味

微咸;性温;有毒

10 功能主治

祛风散寒舒筋活络。主风寒湿痹;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络不舒

11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12 注意

内服不宜过量,孕妇、小儿禁服

13 摘录

《中华本草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用到中药卷边桩菇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用到中药卷边桩菇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