蚬壳

中医学 中药材 中药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ǎn ké

2 全国中草药汇编》:蚬壳

2.1 拼音名

Xiǎn Ké

2.2 别名

河蚬

2.3 来源

软体动物门腹足纲蚬科河蚬Corbicula fluminea (Miiller),以贝壳入药。

2.4 生境分布

南方各省。

2.5 性味

咸,温。

2.6 功能主治

主治反胃吐食,外用治湿热疮毒。

2.7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蚬壳

3.1 出处

出自 《本草经集注》。

1.《本草拾遗》:蚬小于蛤,黑色,生水泥中。

2.《纲目》:蚬,溪湖中多有之,其类亦多,大小厚薄不一,渔家多食之耳。

3.《纲目拾遗》:蚬生沙泥中,江湖溪涧多有,其类不一,有黄蚬、黑蚬、白蚬、金口、玉口等名。黄蚬壳薄肉肥,黑蚬壳厚肉薄,又番禺韦涌地方,产无耳蚬,更甘美异常。

3.2 拼音名

Xiǎn Ké

3.3 英文名

shell of freshwater small clam

3.4 别名

扁螺

3.5 来源

药材基源:为蚬科动物河蚬或其近缘动物的贝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bicula fluminea(Mulle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捕,捕后入当时水烫死,取壳,洗净,晒干

3.6 形态

河蚬,贝壳中等大小,略呈正三角形。壳质稍厚而对硬。成体一般壳长40mm,壳高37mm,壳宽20mm。左、右两壳相等。壳顶被有暗褐色的壳皮,有时稍带黄色。表面生长纹轮状,较老个体壳顶常脱落而露出石灰质。壳内面紫白色。铰合部有主齿3枚,中央者最大。足大,呈舌状。

3.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活于河川、湖沼,多栖息于泥质的水底

资源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3.8 化学成份

贝壳主要含碳酸钙碳酸镁,壳蛋白(conchiolin)。还含胆甾醇(chole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

3.9 性味

味咸;性温

3.10 归经

肺;胃经

3.11 功能主治

化痰止嗽;祛湿和胃。主痰喘咳嗽反胃吐食;胃痛吞酸湿疮溃疡脚气

3.12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20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煅存性,研末撒或调敷。

3.13 附方

①治反胃田螺壳、黄蚬壳,二件不以多少,陈者尤佳,各烧成白灰。每剂用白梅肉四两,田螺壳灰二两,黄蚬壳灰一两。同搜拌令匀作切,用砂合子盛盖了,泥固缝,煅存性,取出碾细。每服二钱,用人参缩砂汤调下,陈米饮亦得,食前服。(《百一选方》大效散)②治痰喘咳嗽:白蚬壳多年陈者,烧过存性,为极细末。以米饮调服一钱,日三服。( 《急救良方》)③治疮毒:蚬壳粉调胆汁涂。(《四川中药志》)

3.14 各家论述

1. 陶弘景:止痢。

2.《唐本草》:治阴疮

3.《本草拾遗》:烧灰饮服,治反胃吐食,除心胸痰水。

4.《日华子本草》:疗失精反胃

5.《纲目》:化痰止呕,治吞酸心痛暴咳。烧灰涂一切湿疮,与蚌粉同功。

6.《医林纂要》:除血热,敛虚汗。

3.15 摘录

《中华本草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用到中药蚬壳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