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中水杨酸的检测方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huà zhuāng pǐn zhōng shuǐ yáng suān de jiǎn cè fāng fǎ

化妆品中水杨酸的检测方法》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2年1月18日国食药监保化[2012]13号发布。

化妆品中水杨酸的检测方法

2 1  适用范围

方法规定了采用液相色谱-紫外法测定化妆品水杨酸(CAS:69-72-7)含量的方法

方法适用于肤用产品和淋洗类发用产品中水杨酸含量的测定。

3 2  方法提要

样品在经过提取后,经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检测,根据保留时间和紫外光谱定性,峰面积定量,以标准曲线法计算含量。本方法水杨酸检出限为0.0007 μg,定量下限为0.002μg;取样品0.25 g,则检出浓度为15 mg/g,最低定量浓度为40 mg/g。

4 3  试剂和材料

除另有规定外,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一级实验用水。以下操作均在避光条件下进行。

3.1  水杨酸,纯度>99.0%。

3.2  甲醇,色谱纯。

3.3  磷酸,优级纯。

3.4  氨水,优级纯,含量25.0%~28.0%。

3.5  甲醇溶液甲醇 + 水(75 + 25)。

3.6  流动相的配制:

磷酸溶液:称取11.5 g磷酸(3.3),精确至0.01 g,加入950 mL水,用氨水(3.4)调节pH至2.3~2.5,加入水至1000mL。

流动相A液:量取磷酸溶液200.0mL,并用水稀释至1000 mL。

流动相B液:量取磷酸溶液250.0mL,并用甲醇(3.2)稀释至1000 mL。

3.7  水杨酸标准储备液(ρ= 1.0 g/L):称取水杨酸0.05 g,精确到0.0001 g,于50 mL棕色容量瓶中,加入甲醇溶液(3.5)溶解并定容至50 mL,即得质量浓度为1mg/mL的水杨酸标准储备溶液。避光保存,5日内稳定

3.8  系列浓度水杨酸标准溶液:配制质量浓度分别为5 μg/mL、50 μg/mL、100 μg/mL、150 μg/mL和200 μg/mL的系列水杨酸标准工作溶液

5 4  仪器

4.1  高效液相色谱仪:具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4.2  分析天平:感量0.0001 g。

4.3  电子天平:感量0.01 g。

4.4  pH计:精度0.01。

4.5  超声波清洗器

4.6  涡旋振荡器。

6 5  测定步骤

5.1  样品处理

称取试样0.25 g,精确至0.001 g,置于25 mL具塞比色管中,加入甲醇溶液(3.5)20 mL,涡旋60s,分散均匀,超声(功率:400W)提取15 min,冷却到室温后,用甲醇溶液(3.5)定容至25 mL刻度线,涡旋振荡摇匀,混液过0.45 mm有机系滤膜,滤液可根据需要甲醇溶液(3.5)进行稀释,保存于2 mL棕色进样瓶中作为待测样液,备用。避光保存,5日内稳定

5.2  色谱条件

色谱柱:耐酸性C8柱,250 mm×4.6 mmi.d.,5 mm,或等效色谱柱;

流动相梯度洗脱程序

      

时间/min

V(A液)/%

V(B液)/%

0.0

80

20

10.0

10

90

15.0

10

90

15.1

80

20

20.0

80

20

流速:1.2 mL/min;

检测波长:300 nm;

柱温:25℃;

进样量:20 mL。

5.3  测定

在5.2色谱条件下,取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3.8)分别进样,进行色谱分析,以系列标准溶液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建立标准曲线,得到回归方程。取“5.1”项下处理得到的待测溶液进样,根据测定成分的峰面积,代入回归方程计算水杨酸质量浓度。按“6计算”,计算样品中水杨酸的含量。

5.4  平行实验

按以上步骤操作,对同一样品独立进行平行测定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7 6 计算

式中:w —— 化妆品中水杨酸的质量分数,%;

m —— 样品取样量,g;

r —— 测定成分的峰面积代入回归方程计算所得的水杨酸质量浓度,mg/ mL;

V —— 样品定容体积,mL;

D —— 稀释倍数(不稀释则为1)。

8 7  回收率和精密度

方法的回收率为93.2%~106.3%,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n=6)。

9 8  色谱图

图1  水杨酸标准溶液(200 μg/mL)的高效液相色谱图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