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宝鉴》

元 罗天益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风中腑兼中脏治验

顺德府张安抚。字耘夫。年六十一岁。于己未闰十一月初。患风证半身不遂语言謇涩。心神昏愦。烦躁自汗表虚恶风。如洒冰雪。口不知味。鼻不闻香臭。闻木音则惊悸小便频多。大便结燥。若用大黄之类下之。却便饮食减少不敢用。不然则满闷。尽夜不得瞑目而寐。最苦。于此约有三月余。凡三易医。病全不减。至庚申年三月初七日。又因风邪。加之痰嗽咽干燥。疼痛不利。唾多。中脘气痞似噎。予思内经有云。风寒伤形。忧恐忿怒伤气。气伤脏乃病。脏病形乃应。又云。人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此风气下陷阴中。不能生发上行。则为病矣。又云。形乐志苦。病生于脉。神先病也。邪风加之。邪入于经。动无常处。前证互相出见。治病必求其本。邪气乃覆。论时月则宜升阳、补脾胃。泻风木。论病则宜实表里。养卫气泻肝木。润燥元气。慎喜怒。是治其本也。宜以加减冲和汤治之。

加减冲和汤

柴胡黄(各五分)升麻当归甘草(炙。各三分)半夏黄柏黄芩人参陈皮芍药(各二分)上十一味。咀。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如自汗。加黄半钱。嗽者加五味子二十粒。昼夜不得睡。乃因心事烦扰。心火内动。上乘阳分。卫气不得交入阴分。故使然也。以朱砂安神丸服之。由是昼亦得睡。十日后。安抚曰。不得睡三月有余。今困睡不已。莫非他病生否。予曰。不然卫气者。昼则行阳二十五度。夜则行阴亦二十五度。此卫气交入阴分。循其天度。故安抚得睡也。何病之有焉。止有眼白睛红。隐涩难开。宜以当归连翘汤洗之。

当归连翘汤

黄连黄柏(各五分)连翘(四分)当归甘草(各三分)上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时时热洗之。十三日后。至日晡。微有闷乱不安。于前冲和汤中。又加柴胡三分。以升少阳之气。饮三服。至十五日。全得安卧。减自汗恶寒躁热。胸膈痞。元小便多。服药之后。小便减少。大便一二日一行。鼻闻香口。知味。饮食如常。脉微弦而柔和。按之微有力。止有咽喉中妨闷。会厌后肿。舌赤。早晨语言快利。午后微涩。宜以玄参升麻汤治之。

玄参升麻汤

升麻黄连(各五分)黄芩(炒。四分)连翘桔梗(各三分)鼠粘子玄参甘草白僵蚕(各二分)防风(一分)上十味。咀。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七分。去渣。稍热噙漱。时时咽之。前证良愈。止有牙齿无力。不能嚼物。宜用牢牙散治之。

牢牙散

羊筒骨灰升麻(各三钱)生地黄黄连石膏(各一钱)白茯苓人参(各五分)胡桐泪(三分)上为极细末。入麝香少许。研匀。临卧擦牙后以温水漱之。安抚初病时。右肩臂膊痛无主持。不能举动。多汗出。肌肉瘦不能正卧。卧则痛甚。经曰。汗出偏沮。使人偏枯。予思内经云。虚与实邻。决而通之。又云。留瘦不移。节而刺之。使经络通和。血气乃复。又言陷下者灸之。为阳气下陷阴中肩膊时痛。不能运动。以火导之。火引而上。补之温之。以上证皆宜灸刺。谓此先刺十二经。之井穴。于四月十二日右肩臂上肩井穴内。先针后灸二七壮。及至疮发。于枯瘦处渐添肌肉。汗出少。肩臂微有力。至五月初八日。再灸肩井。次于尺泽穴各灸二十八壮。引气下行。与正气相接。次日臂膊又添气力。自能摇动矣。时值仲夏。暑热渐盛。以清肺饮子肺气。养脾胃。定心气

清肺饮子

白芍药(五分)人参升麻柴胡(各四分)天门冬麦门冬去心。各三分)陈皮(二分半)甘草(生)黄芩黄柏甘草(炙。各二分)上十一味。咀。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食后。汗多者加黄五分。后以润肠丸治胸膈痞闷。大便涩滞。

润肠丸

麻子仁(另研)大黄(酒煨。各一两半)桃仁泥子当归枳实麸炒白芍药升麻(各半两)人参甘草陈皮(各三钱)木香槟榔(各二钱)上十二味。除麻仁桃仁外。为末。却入二仁泥子。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温水食前送下。初六日得处暑节。暑犹未退。宜微收实皮毛。益卫气。秋以胃气为本。以益气调荣汤主之。本药中加时药。使邪气不能伤也。

益气调荣汤

人参(三分臣)益气和中。当归(二分佐)和血润燥陈皮(二分佐。去白)顺气和中。熟地黄(二分佐)养血润燥。泻阴火白芍(四分臣)补脾胃。微收。治肝木之邪。升麻(二分使)使阳明气上升。滋荣百脉。黄(五分君)实皮毛。止自汗。益元气半夏(泡三分佐)疗风痰。强胃进食。白术(二分佐)养胃和中。浓肠胃。甘草(炙。二分佐。引用)调和胃气。温中益气柴胡(二分使)引少阳之气。使出于胃中。乃风行于天上。麦门冬(三分。去心。佐)犹有暑气未退。故加之。安肺气。得秋分节不用。上十二味咀。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忌食辛热之物。反助暑邪。秋气不能收也。正气得复而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