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疕·血虚风燥证

中医证名 中医学 白疕 中医皮肤科学 中医外科学 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ái bǐ ·xuè xū fēng zào zhèng

2 英文参考

white crust with pattern of wind-dryness due to blood deficiency[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定义

白疕·血虚风燥证(white crust with pattern of wind-dryness due to blood deficiency)是指血虚风燥,以皮损色淡,部分消退鳞屑较多,伴口干,便干,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细缓为常见症的白疕证候[1]

4 症状

白疕·血虚风燥证患者皮损色淡,部分消退鳞屑较多;伴口干,便于;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缓。

5 辨证分析

久病体虚,阴血亏损,肌肤失养,故皮损色淡,鳞屑较多;阴血不足,津亏失润则口干、便干;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缓为血虚风燥之象。

7 方药治疗

白疕·血虚风燥证可用四物汤消风散加减治疗。

另可选用中成药抗银片、青黛丸雷公藤片昆明山海棠片等内服。

8 关于白疕

白疕(white crust;psoriasis)为病名[2]。见《外科大成》卷四。又名蛇虱疕风松皮癣[2]。是指以皮损状如松皮,形如疹疥,搔起白皮为主要表现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疾病[2]。因风寒风热郁于肌肤,营卫失调;或营血不足,运行不畅,瘀于肌表,致使肌肤失养而成此病[2]。男性多于女性,北方多于南方,春冬季易发或加重,夏秋季多缓解,在自然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1%~3%。

外科大成》:“白疕肤如疹疥,色白而痒,搔起白疕,俗称蛇虱,由风邪客于皮肤,血燥不能荣养所致。”

外科证治全书》:“白疕,一名疕风皮肤燥痒,起如疹疥而色白,搔之屑起,渐至肢体枯燥拆裂,血出痛楚,十指间皮厚而莫能搔痒。因岁金大过,至秋深燥金用事,易得此证,多患于血虚体瘦之人。”

白疕相当于西医的银屑病[2]

详见白疕条。

9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90.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治疗白疕·血虚风燥证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