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

皮肤性病科 疾病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 miǎn yì mǔ xì bāo xìng lín bā liú

3 疾病概述

B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淋巴结结构破坏,瘤细胞呈弥漫性增生,可见较多B免疫细胞

4 疾病描述

本型淋巴瘤细胞体积大,恶性程度高,最早称之为网织细胞肉瘤,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证明它由B细胞转化而来。

5 症状体征

本病发生率较低,男多于女,60~70岁发生率最高,患者常先有免疫功能紊乱或免疫缺陷史,如重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桥本氏病和晚期巨球蛋白血症等,故病人往往有自身免疫缺陷症状。也可继发于免疫细胞增生性淋巴结病或由其它B淋巴瘤转变而来。常原发于颈淋巴结,其次是腋下与腹股沟淋巴结,也可侵犯淋巴结组织,包括皮肤皮肤损害为单个和成批发生结节斑块,呈褐灰色和暗红色,可破溃。此病临床症状明显,血清中IgM可增加,可见低γ球蛋白血症。

6 病理生理

病理变化:瘤细胞弥漫浸润于整个真皮及皮下组织,呈单形性异型免疫细胞浸润,瘤细胞体积大,超过组织细胞,胞界清楚,胞质丰富。核大,圆形或卵圆形,直径在9μm左右,偏位,其核膜厚,染色质聚集核膜下;核仁大,一般2~3个,常位于中央,嗜酸性或嗜碱性。瘤细胞对甲基绿派若宁染色呈阳性反应,Giemsa染色强嗜碱性,可似浆母细胞浆细胞样分化。免疫组化表达活化性和增生性抗原十分明显,如CD25、CD71、HLA-DR、Ki-67及PCNA抗原表达强阳性。同时正常表达全B抗原和表达单克隆性SIg、CIg。

7 诊断检查

本型淋巴瘤细胞异型明显,不难与一般良性反应性增生鉴别,而需要鉴别的有:①T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瘤细胞胞质透明或染色淡嗜伊红,核膜薄,染色质呈细点状和粉尘状。少数核可呈多叶或脑回状,核仁较小。②组织细胞性淋巴瘤,瘤细胞胞质丰富,胞质不空,核呈卵圆形或肾形,有吞噬现象,对ANAE和ACP呈弥漫性阳性反应,对α1—Anti—T和Ly2呈阳性反应

8 治疗方案

应争取及早采用较积极的联合化疗,本病发展较快,预后差。

9 相关出处

皮肤病学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