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丙酮酸激酶

酶类测定 血液生化检查 化验及医学检查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uè qīng bǐng tóng suān jī méi

2 英文参考

serum pyruvate kinase

SPK

3 概述

丙酮酸激酶催化磷酸烯醇丙酮酸酯和ADP转变成丙酮酸和ATP的磷酸转移酶,是糖酵解过程中的主要限速酶之一,有M型和L型两种同工酶,M型又有M1及M2亚型。M1分布心肌骨骼肌和脑组织;M2分布于脑及肝脏组织。L型同工酶主要存在于肝、肾及红细胞内。心肌细胞坏死后,PK释放入血,PK的测定可用于诊断心肌梗死

4 血清丙酮酸激酶医学检查

4.1 检查名称

血清丙酮酸激酶

4.2 分类

血液生化检查 > 酶类测定

4.3 取材

血液

4.4 血清丙酮酸激酶的测定原理

利用丙酮酸乳酸脱氢酶作用下转变成乳酸的同时,将NADH或DPNH(在340nm波长处有吸收峰)转变成NAD或DPN(无吸收峰)。根据吸光度的改变来推算此酶的活力。

4.5 试剂

丙酮酸激酶法测定。

4.6 操作方法

丙酮酸激酶法测定。

4.7 正常值

血清(28.3±12.8)U/L(丙酮酸激酶法)。

4.8 化验结果临床意义

(1)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2h PK活性开始升高,22~24h PK活性达高峰(为对照值3倍),第2天达峰值(为对照值的4倍);48~72h后逐渐恢复正常。血清PK活性升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特异性较高。此外,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后PK活性开始升高和恢复正常均较早,因此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延展或再梗死的诊断。但有人认为PK不如CK敏感,但是比CK特异,由于升高时间短暂,最好辅之以其他监测指标;也有人认为PK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简便、迅速而可靠的一项指标。

(2)官颈癌、淋巴肉瘤、髓性白血病和霍奇金氏病病人血清PK总活性明显增高。

(3)肌原性疾病(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Becker型肌营养不良、肢带型以及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的病人,其血清PK活性明显升高,达对照值的1~25倍,阳性率>90%。相反,在神经源性疾病(脊髓性肌萎缩肌萎缩侧束硬变等)的患者,大多数人的血清PK活性正常。故测定血清PK活性对于区别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肌病有一定的价值。

(4)血液系统疾病:先天性非球形细胞溶血性贫血患者红细胞中PK总活性显著降低。在其他一些血液病急性白血病红细胞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无效性贫血、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先天发育不全性贫血等,红细胞PK活性可降低至对照值的50%。

4.9 附注

急性心肌梗死时,第1天即明显升高,第5天恢复正常水平。

4.10 相关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肉瘤脊髓性肌萎缩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