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化脓性骨髓炎的穴位

关联数据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关于化脓性骨髓炎

概述化脓性骨髓炎是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骨骼感染,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多系血源性感染。其他尚有外伤或邻近软组织感染而蔓延所致。西医主要使用抗菌素及手术疗法,但久病患者,致病菌对抗菌素已不敏感,骨质破坏形成死骨死腔、瘘道流脓反复不愈,实为骨科难治病之一。在中医学中虽无骨髓炎之病名,但对本病早已有认识。如在《灵枢·痈疽》篇,将涉及股胫(本病好发部位)的痈疽,命名为股胫疽,指出“其状不甚变,而痈脓搏骨”,表明脓液涉及骨髓。隋《诸病源候论》中把本病分为“附骨痈”和“附骨疽”两类,从本病以血虚寒凝多见而论,一般可归属于“附骨疽”或“流注”之中。在《千金要方》、《外科正宗》等著作中均载有“附骨疽论”,《疡科心得集》描述本病的病因症候更为详细。在历代中医文献中,随患病部位而异,尚有不同的名称,如生于大腿外侧称“附骨疽”;生于大腿内侧称“咬骨疽”;破溃出朽骨的称“多骨疽”或“骨胀”;发于 ...

扫码访问

可用医学百科App / 微信 / 手机浏览器 扫码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