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逆·实证 2018年08月04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定义

呃逆·实证(excessive hiccough[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是指寒、火、气滞、痰阻、食积等实邪所致的呃逆[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呃逆·实证的病因病机

呃逆的病因多由饮食不当、情志不遂和正气亏虚等所致。胃失和降、膈间气机不利,气逆动膈是呃逆的主要病机。

呃逆病位在膈,病变关键在胃,与肝、脾、肺、肾诸脏腑有关。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实证多为寒凝、火郁、气滞、痰阻、胃失和降。如呃逆高亢有力,连续发作,多属实证。

呃逆·实证的辨证治疗

胃中寒冷

呃逆·胃寒证(hiccough with stomach cold syndrome[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又称胃寒呃逆,是指胃受寒邪,以呃声沉缓有力,遇寒愈甚,得热则减,常兼胸膈及胃脘不舒,喜热饮,纳食减少,口不渴,四肢清冷,苔白,脉迟缓等为常见症的呃逆证候[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症状

呃声沉缓有力,膈间及胃脘不舒,得热则减,得寒愈甚,食欲减少,口淡不渴,舌苔白润,脉象迟缓[参考资料]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47-150.[参考资料]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65-67.

证候分析

寒凝中阻,气机不利,胃气上逆:寒邪阻遏,肺胃之气失降,故膈间及胃脘不舒。胃气上冲喉间,故呃声沉缓有力。寒气遇热则易于流通,遇寒则益增邪势,所以得热则减,遇寒愈甚。食少,口和不渴,舌苔白润,脉象迟缓,均属胃中有寒之象。[参考资料]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47-150.[参考资料]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65-67.

治法

温中祛寒止呃[参考资料]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47-150.

温中散寒,降逆止呃[参考资料]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65-67.

胃中寒冷型呃逆的方药治疗

丁香散[备注]丁香散(《古今医统大全》):丁香、柿蒂、良姜、灸甘草为主方。方中丁香、柿蒂降逆止呃;良姜温中散寒。另可加刀豆子温中止呃,如寒重者,加吴萸、内桂以温阳散寒降逆。若挟寒滞不化,脘闷嗳腐,可加.厚朴、枳实、陈皮、半夏、茯苓等以行气化痰消滞。[参考资料]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47-150.

胃中寒冷型呃逆的针灸治疗

方一

实证取天突、巨阙、膈俞、丰隆、行间(均泻),胃寒者加梁门[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21.

方二

[参考资料] 石学敏主编. 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9-61.

选穴:以足阳明胃经、手厥阴心包经穴为主。取天突、膈俞、内关、足三里、中脘、关元、胃俞、章门、脾俞。

随证配穴:兼呕吐酸水或清水者,加梁门。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加灸。

方义:天突为任脉和阴维脉之会,能和中降逆。内关通阴维,能宽胸利膈。膈俞有利膈镇逆之功。足三里为胃的下合穴,能和降胃逆。中脘为胃的募穴,章门为脾的募穴,分别与胃俞、脾俞相配,乃俞募配穴,调理脾胃气机。关元补元气,以助温中散寒之力。

方三

处方:天突 内关 足三里 中脘

方义:天突为任脉和阴维脉之会,能和中降逆;内关乃手厥阴心包之络穴,宽胸利气,降逆止呃;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疏理胃肠气机,通降胃气;中脘是胃之募穴,和胃行气。

随证配穴:寒呃-膈俞。

操作:毫针刺,虚用补法,可灸,实用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胃中寒冷型呃逆的饮食疗法

推荐食材

砂仁、酒、丁香、生姜、红糖、醋等[参考资料]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65-67.

推荐食疗方

[参考资料]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65-67.

1.砂仁酒(《中国药膳学》):砂仁30g,白酒500g。砂仁捣碎,纱布包,浸酒7天,饭后酌饮。

2.丁香姜糖(《摘元方》):丁香5g,生姜30g,白砂糖250g.水适量。白砂糖放在锅中,加水少许,以小火煎熬至较稠厚,加入生姜碎末、丁香粉调匀,再继续煎熬至用铲挑起即成丝状,而不粘手时,停火。将糖倒在表面涂过食用油的大搪瓷盘中,待稍冷,将糖分割开成条,再分割约50块即可。

3.米醋红糖饮(经验方):米醋100mL,红糖9g。上二味搅匀,代茶饮。

胃火上逆

呃逆·胃火证(hiccough with stomach fire syndrome[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又称胃火呃逆,是指胃火上逆,以呃声洪亮有力,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多喜冷饮,脘腹满闷,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苔黄燥,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呃逆证候[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症状

呃声洪亮有力,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脉象滑数[参考资料]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47-150.[参考资料]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65-67.

证候分析

热积肠胃,胃火上逆:多因嗜食辛辣炙煿及醇酒,或过用温补之剂,胃肠蕴积实热。胃火上冲,故呃声洪亮。胃热伤津,肠间燥结,则口臭烦渴而喜冷饮,便结尿赤。舌苔黄,脉象滑数,皆为胃热内盛之征。[参考资料]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47-150.[参考资料]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65-67.

治法

清降泄热止呃[参考资料]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47-150.

清胃泻火,降逆止呃[参考资料]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65-67.

胃火上逆型呃逆的方药治疗

用竹叶石膏汤[备注]竹叶石膏汤(《伤寒论》):竹叶、石膏、麦冬、人参、半夏、粳米、炙甘草加柿蒂、竹茹以清火降逆。方中人参可改用沙参,配合石膏、竹叶、麦冬以清阳明胃火;半夏、柿蒂以化痰降逆。如大便秘结,脘腹痞满,可合用小承气汤[备注]小承气汤(《伤寒论》):大黄、厚朴、枳实以通腑泄热,腑气通则胃气降,而呃逆自止。[参考资料]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47-150.

胃火上逆型呃逆的针灸治疗

方一

实证取天突、巨阙、膈俞、丰隆、行间(均泻),胃热者加陷谷、合谷[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21.

方二

[参考资料] 石学敏主编. 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9-61.

选穴:以足阳明胃经、手厥阴心包经穴为主。取天突、膈俞、内关、足三里、天枢、合谷、内庭、公孙。

随证配穴:口干口苦者,加陷谷。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

方义:天突为任脉和阴维脉之会,能和中降逆。内关通阴维,能宽胸利膈。膈俞有利膈镇逆之功。足三里为胃的下合穴,能和降胃逆。手阳明经穴合谷,与足阳明经荥穴内庭,大肠募穴天枢相伍,以泻阳明胃火。公孙属足太阴脾经穴,通于冲脉,与内关相配,可降胃气。

方三

处方:天突 内关 足三里 中脘

方义:天突为任脉和阴维脉之会,能和中降逆;内关乃手厥阴心包之络穴,宽胸利气,降逆止呃;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疏理胃肠气机,通降胃气;中脘是胃之募穴,和胃行气。

随证配穴:热呃-公孙,内庭。

操作:毫针刺,虚用补法,可灸,实用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胃火上逆型呃逆的饮食疗法

推荐食材

茭白、苦菜、苦瓜、西瓜、石膏、绿豆、扁豆等[参考资料]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65-67.

推荐食疗方

[参考资料]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65-67.

1.生地石膏粥(《百病饮食自疗》):生地黄15g.石膏、粳米各30g。生石膏煎煮1小时,去渣取汁,与生地黄、粳米煮粥。日1次。

2.白扁豆粥(《延年秘旨》):白扁豆60g洗净,粳米100g洗净,放人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文火熬煮成粥。

3.白糖番茄(《食疗本草学》):番茄120g,白糖适量。番茄用沸水浸烫后,撕去外皮捣烂,加白糖拌匀服。

气机郁滞

呃逆·气滞证(hiccough with qi stagnation syndrome[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又称气滞呃逆,是指肝郁气滞,胃气失和,以呃声连连,胸腹胀满,心烦易怒,脉弦等为常见症的呃逆证候[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症状

呃逆连声,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胸胁满闷,脘腹胀满,嗳气纳减,肠鸣矢气,舌苔薄白,脉象弦[参考资料]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47-150.[参考资料]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65-67.

证候分析

肝气郁滞,横逆犯胃,胃气上逆:情志抑郁,肝气上乘肺胃,胃气上冲,故呃逆连声。病由情志而起,故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气逆于胸,则胸闷。木郁克土,脾运失司,故纳减。脘乃胃之所属,胁为肝之分野,肝胃不和,则脘胁胀闷。气多流窜,下趋肠道,故肠鸣矢气。舌苔薄白,脉象弦皆为气滞之征。[参考资料]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47-150.[参考资料]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65-67.

治法

顺气降逆[参考资料]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47-150.

理气解郁,降逆止呃[参考资料]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65-67.

气机郁滞型呃逆的方药治疗

五磨饮子[备注]五磨饮子(《医方集解》):乌药、沉香、槟榔、积实、木香加减。方中木香、乌药顺气;枳壳、沉香宽中降气。可加丁香、代赭石降逆止呃;川楝子、郁金舒肝解郁。如气郁化火,心烦、便结、口苦、舌质红,脉象弦数者,可加山栀、黄连等,泄肝和胃。若气逆痰阻,则可有头目昏眩,或时有恶心,舌苔薄腻,脉象弦滑,可合旋复代赭汤[备注]旋复代赭汤(《伤寒论》):旋复花、代赭石、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二陈汤[备注]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卉局方》):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化裁,以顺气降逆,化痰和胃。[参考资料]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47-150.

气机郁滞型呃逆的针灸治疗

方一

实证取天突、巨阙、膈俞、丰隆、行间(均泻);肝气横逆者加太冲[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21.

方二

处方:天突 内关 足三里 中脘

方义:天突为任脉和阴维脉之会,能和中降逆;内关乃手厥阴心包之络穴,宽胸利气,降逆止呃;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疏理胃肠气机,通降胃气;中脘是胃之募穴,和胃行气。

随证配穴:肝气郁结-太冲。

操作:毫针刺,虚用补法,可灸,实用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推荐食材】陈皮、生姜、豆蔻、枳壳、玫瑰花、佛手等。

气机郁滞型呃逆的饮食疗法

推荐食材

陈皮、生姜、豆蔻、枳壳、玫瑰花、佛手等[参考资料]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65-67.

推荐食疗方

[参考资料]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65-67.

1.生姜陈皮汤(《中国药膳学》):生姜片、陈皮各9g,红糖适量。水煎服。

2.陈皮瘦肉粥(《中国药膳学》):陈皮9g,墨鱼骨12g,瘦肉50g,白米适量。瘦肉洗净,切片;白米淘净,与陈皮、墨鱼骨同煮为粥,熟后去墨鱼骨、陈皮,加入瘦肉片再煮至肉熟,食盐调味温服。

3.豆蔻生姜肉片(《百病饮食自疗》):白豆蔻3g,生姜6g,瘦肉60g。豆蔻为末,生姜洗净切细丝,猪肉洗净切片。炒锅放食油少许,武火烧热,放入肉片,放食盐少许,临熟时放入豆蔻末、生姜丝,炒匀入盘。连续服食。

关于呃逆

呃逆(hiccough[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为症状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66.。见《万病回春》卷三。一作𩚬逆、逆[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66.、哕逆[参考资料]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47-150.。《黄帝内经素问》称哕[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66.。金、元多称咳逆[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66.。又称吃逆、吃忒[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66.。俗称打咯忒[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66.。呃逆是指以胃脘有气上逆,呃呃有声,声音短促,持续不能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多因寒凉刺激,饮食过急、过饱,情绪激动,疲劳,呼吸过于深频等而诱发[参考资料] 柴铁劬主编.推拿疗法速成图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呃逆一证,轻重差别极为明显[参考资料]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47-150.。如偶然发作,大都轻浅,常可自,行消失[参考资料]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47-150.。或刺鼻取嚏,或突然给以惊恐,或闭气不令出入,皆可取效[参考资料]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47-150.。若持续不断,则需根据寒热虚实辨证,及时给以适当的药物治疗,始能渐平[参考资料]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47-150.。若在其他急、慢性病之严重阶段出现,又每为病势转向危重的一种表现,谓之“土败胃绝”,预后欠佳,更应加以注意[参考资料]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47-150.

呃逆可见于西医的胃肌痉挛、膈肌痉挛和神经性呃逆,亦可见于危重病证[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66.。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肝硬化晚期、脑血管疾病、尿毒症及其他胃、肠、腹膜、纵隔、食管的疾病,引起膈肌痉挛发生呃逆者,均可参照辨证治疗[参考资料] 石学敏主编. 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9-61.

呃逆现常分为实证(包括胃寒证胃火证气滞证气滞痰阻证等)、虚证(包括脾胃阳虚证脾肾阳虚证胃阴虚证等)进行辨治,详见呃逆条。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