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生物学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ìng fèn xìng tū chù hòu diàn wèi

2 英文参考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3 注解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略称EPSP。是指由兴奋性突触活动,在突触神经元中所产生的去极化性质的膜电位变化。这种去极化超过阈值时,就产生突触神经元兴奋,亦即产生动作电位。在猫脊髓运动神经元中,刺激对应Ia群的向中纤维时所产生的EPSP在1 1.5毫秒内达顶点,以后则大致按指数函数下降,10 20毫秒内回到静息电位水平。这时,突触下膜在化学递质作用下,增大了钠离子或许还有钙离子透性,而产生了这些离子的移动。称此电流为突触后电流(postsy-naptic current),结果发生膜电位变化,亦即产生EPSP。递质的作用离子透性的增大约在1毫秒内结束,以后EPSP将按膜的电时间常数消失。与这种化学传递的EPSP相对应,电传递的EPSP是因突触纤维的动作电流,通过电紧张的结合,流到突触神经元发生的,其时间过程也与动作电位的时间过程大致对应。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