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关节融合术 2012年12月31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手术名称

三关节融合术

别名

三关节固定术

分类

骨科/瘫痪性疾病手术/足踝部畸形的手术治疗

ICD编码

81.1202

概述

三关节融合术是将跟距、跟骰和距舟三个关节面及部分骨质切除,使其骨性融成为一体,用以矫正足部畸形,恢复足的正常位置,增加稳定性。手术相关解剖见下图(图3.25.6.3-1,3.25.6.3-2)。

适应症

三关节融合术适用于:

1.先天性或麻痹性马蹄足畸形或马蹄内翻畸形。足跗骨已发生结构改变,不能用手法矫正者。

2.足跗关节陈旧性骨折、脱位,合并关节不稳或剧烈疼痛者。

禁忌症

1.12岁以下,不宜采用。

2.由于患肢短缩引起的代偿性马蹄足畸形。

术前准备

根据X线照片,设计好截骨的范围和角度。

麻醉和体位

选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平卧位或侧卧位,术侧在上。

手术步骤

1.切口

取足外侧弧形切口,起自外踝后方1cm处,向下绕过外踝尖端下方1.5cm,再向前至距舟关节,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图3.25.6.3-3A)。

2.显露

切开踝外侧韧带,将腓骨长、短肌腱向后方牵开。如需充分显露也可做斜行切断。剥离附着于跟骨外侧面的趾短伸肌,并向远侧翻开,可见到距骨显露出附骨窦,切除窦内的脂肪组织。紧贴骨膜下剥离,显露跟骰关节和距舟关节,在跟骰关节的后外侧显露出跟距关节。

3.根据畸形情况切除3个关节

常用方法有三种:

(1)一般截骨法:主要适用于马蹄内翻足和外翻足畸形,首先在跟骰、距舟两个关节上适当切除一楔形骨块。如内翻畸形,该骨块的尖部朝内下方,基底部朝外上方,然后外展背伸足的前部,即可矫正内收和下垂畸形。再于跟距关节上切除另一楔形骨块,其尖向内,底向外,矫正跟内翻(图3.25.6.3-3B);如外翻畸形,截骨块尖部相反之。若畸形矫正不满意,还可根据情况再行截骨术。

(2)距骨嵌入法:主要用于严重的马蹄足畸形或麻痹性足下垂。其要点是切除距骨头的前下部,使其成为锥状形,再切除舟状骨的后下部,使其成为凹陷,依次切除跟骰关节、跟距关节面,将前足背伸,使距骨的锥状前端嵌于舟骨的后下方凹陷处,利用距骨的后结节顶住胫骨下端,从而防止足下垂(图3.25.6.3-3C)。

(3)跟骨后移法:主要用于跟腱肌力较弱的足部畸形。其要点是切除整个舟骨,并切除跟骰、跟距及部分楔骨关节面,然后将足向后方移位,也就是将胫骨连同距骨一同向前移位1~1.5cm,使足的负重线移至足弓的顶部,从而增加后半足的杠杆作用,以达到足部稳定的目的(图3.25.6.3-3D)。

4.切口缝合

松开止血带,严密止血,冲洗切口后将前足摆正,使各截骨面彼此接触嵌插,如有空隙,可用切下来的骨松质充填。逐层缝合切口,注意保持矫正后的位置。

术中注意要点

1.足背软组织较少,切口皮缘不宜广泛剥离,如有继发的胼胝和滑囊可适当切除,但不宜切除过多,以免切口缝合张力过大,影响血液循环而发生局部皮肤坏死。

2.如有条件可同时进行肌腱移植术(如胫前肌外移或胫后肌前置代伸肌),对巩固疗效,防止术后重力性足下垂和内翻畸形复发有一定作用。

3.彻底切除跟骨载距突及相应的距骨下关节软骨面,完全矫正跟骨内翻畸形。

4.无论采用哪种截骨方法,截骨后应能矫正畸形,外观正常或近乎扁平足,足底面与胫骨轴线呈80°~90°。

术后处理

足功能位前后石膏托固定2~3周,皮肤愈合后拆线,更换管形石膏,继续固定10~12周,直到X线片示骨性融合为止。固定期间允许早期带石膏下地负重活动,以便通过纵向压力促进截骨面严密对合,加速愈合。拆除石膏后,加强足部功能锻炼。少数病人在距舟关节处发生骨不愈合,应再次手术植骨。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