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维穴 2015年06月05日修订版

BY fengchuile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阴维穴:1.经穴别名;2.阴维脉交会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02.

经穴别名·阴维穴

阴维穴为经穴别名。[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02.

内关·阴维穴

阴维穴即内关。《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内关,在手掌后横纹二寸两筋间,直刺,透外关,先补后泻,名阴维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02.

内关为经穴名(Nèiguān PC6)。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属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一通阴维脉。内:内侧,与外相对;关:关隘。穴在前臂内侧要处,犹如关隘,故名。位于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仰掌取穴。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旋前方肌。有宁心安神,理气和胃作用。主要用于心血管、神志及消化系统疾患等。如心痛、心悸、风湿性心脏病、心包膜炎、心肌炎、心绞痛、心律失常、神昏、产后血晕、癫痫、狂妄、失眠、健忘、胸胁支满、肋间神经痛、胃痛、胃肠炎、胃溃疡、神经性呕吐、膈肌痉挛、妊娠恶阻及肘臂挛痛、甲亢等。本穴配间使、足三里治心绞痛;配涌泉、足三里治中毒性休克;配公孙治胃痛。一般直刺0.5~1.0寸;可灸。现代研究:①针刺内关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已用于甲状腺切除术、扁桃体摘除术、乳癌根治术、胃大部切除术、阑尾切除术、巨脾切除术的针麻。对牵拉反应也有抑制作用。②针刺内关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对血压有双向调整作用;对心率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能使冠心病、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的心功能有明显改善。③针刺内关和足三里可使白细胞吞噬能力增强。④针刺急性胰腺炎患者内关,可使血清淀粉酶迅速下降。⑤针刺便秘患者内关,可使直肠蠕动增强。⑥内关配足三里、中脘,可排除食道、贲门痉挛,以利于钡剂通过,提高X线诊断率。[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17.

内关[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17.

大赫·阴维穴

阴维穴即大赫。出《针灸甲乙经》。[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02.

大赫为经穴名(Dàhè KI12)。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阴肾经。为冲脉、足少阴肾经的会穴。大:小之对;赫:显赫。穴之所在相当于下焦元气显赫盛大之处,故名。位于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仰卧取穴。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锥状肌上外侧缘→腹直肌。有益肾填精的作用。主治肝肾、前阴部等疾患。如少腹急痛、虚劳失精、阴上缩、茎中痛、女子赤白带下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精液缺乏症、精索神经痛、性机能障碍、慢性阴道炎、膀胱炎等。一般直刺0.5~1.0寸;可灸。[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6.

阴维脉交会穴·阴维穴

阴维穴指阴维脉交会穴。据《针灸甲乙经》等书载,有筑宾、冲门、府舍、大横、腹衰、期门、天突、廉泉等8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02.

下肢部交会足少阴经的筑宾(郄);腹部交会足太阴经的冲门、府舍、大横、腹哀及足厥阴经的期门;颈部交会任脉的天突、廉泉。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