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瘴 2016年07月08日修订版

BY fengchuile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热瘴(pyrexic miasma[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为病证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11.。是指以热甚寒微或壮热不寒,出汗,肢体烦疼,面红目赤,烦渴饮冷,胸闷呕吐,便秘尿赤,头痛,神昏谵语,痉厥,躁狂不宁,或有黄疸,舌红绛,或有黑苔,脉洪数或弦数等为常见症的瘴疟[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瘴疟的一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11.

热瘴的症状

《瘴疟指南》卷上:“其病身发大热,神气沉昏,昼夜如卧炭火中,腰痛脚弱,大渴欲饮冷水,上脘痞闷,神昏妄语,头痛或不痛,或呕逆,或不呕逆,小便赤涩,或频数,或遗尿,大便或秘或自利,舌黑面赤目红,或吐血衄血,兼见之证,不能尽述,惟以其单热不寒,谓之热瘴。”

热瘴的治疗

热瘴初起,刺病人两足腕出血,又刺舌下出血[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11.。头痛两额角脉胀者,与两额角脉上刺之出血,次服不换金正气散,又服和解汤,然后用截法,和解后热势稍缓,服养胃汤,吞截疟丸或四兽饮等方[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11.

关于瘴疟

瘴疟(malignant malaria[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miasmatic malaria[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为病证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56.。是指感受山岚瘴毒引起的疟疾[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出《肘后备急方》。地方性疟疾之一[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56.

瘴疟的病因

瘴疟多因感受山岚疠毒之气,湿热郁蒸所致[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56.

《诸病源候论·疟病诸侯》:“此病生于岭南,带山瘴之气,其状发寒热,休作有时,皆有山溪源岭瘴湿毒气故也。其病重于伤暑之疟。”

瘴疟的症状

《瘴疟指南》卷上:“瘴疟形状,其病有三,而形状不外于头痛,发热,腰重,脚软,或冷,或呕,或泄,或大便秘,或小便赤,面赤,目红,口渴,心烦,胸中大热,舌或黑,狂言谵语,欲饮水,欲坐水中,或吐血,或衄血,或腹痛,或有汗,或无汗诸证。”

瘴疟的分类

瘴疟有冷瘴、热瘴、哑瘴之分[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56.

冷瘴

冷瘴又名寒瘴[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19.

症状

《瘴疟指南·冷瘴》:“其症恶寒,发震,发热,头或痛或不痛,或呕吐,或不呕吐,胸膈痞闷,身重腰痛,脚软,或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寒时虽厚衣被不能温,热时虽卧冷地不能凉,或大渴饮水,或一日一发,发时多,退时少,或间日三日一发,所兼之证极多,不能尽述。惟以其有寒,谓之冷瘴。”

治疗

治疗宜温通或温下为主,如来复丹、夺命散、真武汤、截疟丸、姜附汤、黑锡丹、感应丸等方均可选用[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19.。亦可用正气散、和解散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19.

热瘴

热瘴为瘴疟的一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11.

症状

《瘴疟指南》卷上:“其病身发大热,神气沉昏,昼夜如卧炭火中,腰痛脚弱,大渴欲饮冷水,上脘痞闷,神昏妄语,头痛或不痛,或呕逆,或不呕逆,小便赤涩,或频数,或遗尿,大便或秘或自利,舌黑面赤目红,或吐血衄血,兼见之证,不能尽述,惟以其单热不寒,谓之热瘴。”

治疗

热瘴初起,刺病人两足腕出血,又刺舌下出血[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11.。头痛两额角脉胀者,与两额角脉上刺之出血,次服不换金正气散,又服和解汤,然后用截法,和解后热势稍缓,服养胃汤,吞截疟丸或四兽饮等方[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11.

哑瘴

哑瘴即哑瘴喉风[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36.。哑瘴喉风指喉风合并口不能言,牙关不开者,故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36.。又叫哑喉风,哑瘴风[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36.。《疮疡经验全书》卷一:“此哑瘴者,风痰犯于咽膈之间,以此口不能言,牙关不开。急用蟾酥(丸)磨水滴入鼻孔即开。”

病因病机

多由肺胃蕴热,积久生痰,复感外邪,致痰热相搏,涌塞咽膈之上而成[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36.

症状

症见咽喉肿塞疼痛,汤水难咽,牙关紧急,口不能言[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36.。《医宗金鉴》卷六十六:“哑瘴喉风肿痛咽,牙关紧急不能言,风痰涌塞咽膈上,火盛生痰风搏源。”

治疗

治宜疏风清热、祛痰消肿[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36.。用蟾酥丸或雄解毒丸溶化后,将药汁滴入鼻内,使之达于咽喉,内服黄连温胆汤、清咽利膈汤等加减[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36.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