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2015年12月21日修订版

BY fengchuile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目为五官之一[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83. [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57. 。即眼睛[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83. [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57. 。为视觉器官[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83. [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57. 。眼的生理功能与全身脏腑经络均有关系[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83. [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57. 。《黄帝内经灵枢·大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气上走于目而为睛。”足太阳经“起于目内眦”,手太阳经“至目锐眦”,支者“至目内眦”,足少阳经“起于目锐眦”;手少阳经“至目锐眦”;手少阴经“系目系”;足厥阴经“连目系”;督脉“与太阳起于目内眦”,其少腹直上者,“上系两目之下”;任脉“上颐循面入目”;蹻脉“属目内眦”[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83. 。足阳明经别“还系目系”;手少阴经别“合目内眦”;足少阳经别“系目系,合少阳于外眦”[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83. 。足太阳之筋“支者为目上纲”;足阳明之筋“上合于太阳,为目下纲”;足少阳之筋“支者结于目眦为外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83. 。在脏腑中,以肝与目关系最为密切,临床上常可从眼的变化推测肝的病证,而某些眼病亦可从肝论治[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83. [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57.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肝,开窍于目。”《黄帝内经灵枢·脉度》:“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黄帝内经灵枢·五阅五使》:“目者肝之官也,肝病者,眦青。”另外,目又是望诊时察神的重要器官[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83. [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57. 。明·李元荐《推蓬寤语》:“目为神之牖。”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