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红霉素 2009年01月14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药品标准

正式名

罗红霉素

汉语拼音

Luohongmeisu

标准号

WS-080(X-067)-98

拉丁文或英文

Roxithromycin

主要活性成分

(E)-9-{O-[(2-甲氧基乙氧基)甲基]肟基}红霉素。按无水物计算,每1mg效价不得少于920罗红霉素单位。

性状

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

在氯仿、乙醇、丙酮中易溶,在甲醇、乙醚中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

比旋度取本品,精密称定,加甲醇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含20mg的溶液,依法测定(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ⅥE),比旋度为-82°~-85°。

鉴别

(1)取约3mg,加丙酮2ml溶解后,加盐酸2ml,即显橙红色,渐变为深紫色。

(2)取本品与罗红霉素对照品,分别加甲醇制成每1ml中约含1mg的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Ⅴ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氯仿-二乙胺(50∶40∶7)为展开剂,展开后,晾干,喷以新鲜配制的磷钼酸溶液(取磷钼酸2.5g,加冰醋酸50ml及硫酸2.5ml使溶解,混匀),在100℃加热10分钟,供试品所显主斑点的颜色与位置应与对照品的主斑点相同。

(3)应与罗红霉素对照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一致。

检查

碱度取本品0.1g,加水150ml,振摇依法测定(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ⅥH),pH值应为8.0~10.0。

水分取本品;照水分测定法(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ⅧM第一法)测定,含水分不得过3.0%。

有关物质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ⅤD)测定。

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磷酸二氢铵溶液(0.1mol/L)-乙腈-水(2∶2∶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5nm。

取本品,加流动相制成每1ml中含2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量取适量,用流动相稀释成每1ml中含0.1mg的溶液,作为预试溶液,取预试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检测灵敏度,使主成分色谱峰的峰高为满量程的20~25%,再取供试品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至主成分峰保留时间的2倍,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图中如有杂质峰,量取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总面积的3%。

异常毒性取本品,用无水乙醇适量(乙醇量为总体积的4%)溶解,加注射用水稀释成每1ml中含2500单位的溶液,依法检查(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ⅪC),按腹腔注射法给药,应符合规定。

含量测定

精密称取本品适量,加无水乙醇适量(罗红霉素约25mg加无水乙醇5ml),溶解后用pH7.8磷酸盐缓冲液制成每1ml中含10单位和5单位的溶液,照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ⅪA二剂量法)测定,培养基为PH7.8的Ⅱ号培养基,检定菌为枯草杆菌。

检定法二剂量法

检定菌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

培养基Ⅱ pH7.8~8.0

高低剂量浓度 5μ/ml与10μ/ml

培养条件温度:35~37℃,时间:16~18小时

作用与用途

抗生素类药。适用于敏感菌株引起的呼吸道、生殖器及皮肤软组织感染,也可用于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军团菌引起的感染。

用法与用量

注意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禁忌与麦角胺及二氢麦角胺配伍。肝、肾功能不全者、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剂量

口服,成人每次0.15g,每日二次,或遵医嘱。

标示量

类别

制剂

口服,成人每次0.15g,每日二次,或遵医嘱。

规格

贮藏

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有效期

暂定二年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