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刺 2012年05月28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五刺,刺法分类名。《灵枢·官针》:“凡刺有五,以应五脏。”以针刺深浅部位不同,分别适应五脏病变,有半刺、豹文刺、关刺、合谷刺、输刺等五种。

半刺

《灵枢·官针》:“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此肺之应也。”

方法:浅刺于皮肤,刺得浅,出针快,好似拔出毫毛一样。因其刺入极浅,不是全刺,故称半刺。

说明:本法与九刺中的毛刺相似。主要作用为宣泄浅表部邪气,适用于风寒束表、发热咳嗽喘息等与肺脏有关疾病及某些皮肤病,近代用皮肤针刺小儿时多用此法。

豹文刺

《灵枢·官针》:“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此心之应也。”

方法:以穴位为中心,散刺出血。因其针刺出血点多,形如豹文,故称为豹文刺。

说明:此法与九刺中的络刺、十二刺中的赞刺同属浅刺出血的方法。心主血脉,故本法与心气相应,能治红肿热痛等症。

输刺

《灵枢·官针》:“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以取骨痹,此肾之应也。”

方法:直进针,直出针,深刺至骨胳,与十二经中的短刺、输刺相类似。

说明:“输”,是内外输通的意思,故称输刺。肾主骨,本法能与肾气相应,故用治骨痹(包括深部病症)。

关刺

《灵枢·官针》:“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此肝之应也。”

方法:多在关节附近肌腱针刺,筋会于节,四肢筋肉的尽端都在关节附近,故名关刺。

说明:肝主筋,故关刺与肝相应,可治筋痹证。注意针刺较深,不宜伤脉出血。

合谷刺

《灵枢·官针》:“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

方法:于肌肉丰厚处进针,然后退至浅层,依次再向两旁斜刺,形如鸡爪分叉。“肉之大会为谷”,故称合谷刺。

说明:本法刺于分肉之间,脾主肌肉,故能应合脾气,临床用于痹证。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