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溪 2015年11月30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太溪:1.古代全身遍诊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2.经穴名;3.经外奇穴名。

古代全身遍诊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太溪

太溪为古代全身遍诊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5. 。为足少阴肾经动脉,即下部地,以候肾气[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5.

经穴名·太溪

太溪为经穴名(Tàixī KI3)[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6. 。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代号KI3[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5. 。别名吕细、内昆仑[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5. 。属足少阴肾经[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6. 。本经输穴和原穴,五行属土[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6. 。大:甚大;溪:沟溪[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6. 。穴在内踝与跟腱的间隙中,如居沟溪,故名[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6.

定位

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位于内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的中点[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5.

位于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仰卧或正坐垂足取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6.

图22(图出自《中医大辞典》)

图出自《中国针灸学词典》

  

取法

正坐或仰卧位,在足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取穴。

位于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仰卧或正坐垂足取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6.

穴位解剖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与跟腱、跖肌腱之间→踇长屈肌[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6.

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及胫神经;前方有胫后动、静脉通过[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5.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与跟腱、跖肌腱之间、趾长屈肌。前方有胫后动、静脉。皮下组织内的浅静脉向前归流大隐静脉,向后归流小隐静脉。跟腱前方及两侧脂肪组织较发达。分布着小腿内侧皮神经,当胫神经经过处。皮肤由隐神经的小腿内侧支分布。胫神经和胫后动脉体表投影的下点则在内踝和跟腱之间,神经在动脉的后方。胫骨后肌、趾长屈肌肌腱均受胫神经支配。

特异性

五输穴之输穴,五行属土;足少阴经之原穴。

功用

滋阴益肾,壮阳强腰。

有益肾、清热、安神、健腰的作用[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6.

主治病症

主治前阴、肺胸、五官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遗精、阳痿、遗溺、月经不调、经闭、疝瘕积聚、不眠、癫狂、咳喘、唾血、头痛、牙痛、咽喉肿痛、鼻衄不止、耳鸣耳聋、热病烦心、多汗、心痛、胸胁支满、消渴、黄疸、痿症、腰痛、足跟肿痛、两腿生疮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肾炎、膀胱炎、口腔炎、慢性咽炎、神经性耳聋、神经衰弱、乳腺炎、下肢瘫痪等[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6.

主治咽喉肿痛,齿痛龈肿,耳鸣,耳聋,视力减退,咳嗽,气喘,咯血,消渴,不寐,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小便频数,腰背痛,足跟痛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5.

1.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炎,膀胱炎,遗精,遗尿;

2. 呼吸系统疾病:肺气肿,支气管炎,哮喘;

3. 五官科系统疾病:慢性喉炎,口腔炎,耳鸣;

4. 运动系统疾病:下肢瘫痪,足跟痛,腰肌劳损;

5. 其它:心内膜炎,神经衰弱,乳腺炎,膈肌痉挛。

刺灸法

一般直刺0.5~0.8寸;可灸[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6.

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5.

刺法:1.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2.深刺透昆仑穴,局部酸胀,麻电感向足底扩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配伍

配少泽,有滋肾阴,清虚热的作用,主治咽喉炎,齿痛。

配飞扬,为原络配穴法,有滋阴补肾的作用,主治头痛目眩。

配肾俞、志室,有温肾壮阳的作用,主治遗精。阳痿,肾虚腰痛。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热病烦心,足寒清,多汗。

《针灸大成》:主久疟咳逆,心痛如锥刺,心脉沉,手足寒至节。

《医宗金鉴》:消渴,房劳,妇人水蛊,胸胁胀满。

研究进展:

喉痹 以太溪为主,治疗阴虚咽喉肿痛,效果良好。

肾绞痛 据报道刺双侧太溪,以患者有发麻发胀感向足跟部放射为度,治疗23例,经针1~3次,疼痛基本消失18例。

对肾功能影响 据报道针刺太溪、列缺等穴,可使肾泌尿功能增强,酚红排出量增高,尿蛋白减少,对高血压患者有降压作用,这种效应维持约2~3小时,个别可达数日,浮肿亦减轻,对肾炎患者有一定治疗效果。

经外奇穴名·太溪

太溪为经外奇穴名[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6. 。出《针灸真髓》。

位置

位于足内踝前下0.5寸处,当内踝下部与舟骨结节下部连线之中点处[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6. 。左右计2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6.

功能主治

主治喉痛、扁桃体炎、中耳炎、喘息、肾脏病、妇科病[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6.

刺灸法

一般直刺0.3~0.5寸;可灸[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6.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