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萎不长 2009年01月31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疾病科属

妇科

疾病概述

妊娠四五个月以后,孕妇子宫增大明显小于正常妊娠,而胎儿仍存活者,称为胎萎不长。本病与西医所称“胎儿宫内生长迟缓”相同。

诊断要点

1、妊娠中后期,孕妇子宫增大明显小于妊娠月份,可作为本病的诊断依据。

2、B超检查,测量胎儿的各径线,可以助诊。

3、胎萎不长要与胎列腹中相鉴别。

辨证分析

妊娠胎气本乎血气。胎萎不长的主要病因病机是气血虚弱,不能荣养胎儿而不长;亦有因血寒生化失期或血热伤阴,阴虚血燥不能滋养胎儿而不长者。本病的辩证着重辨虚实。虚者以气血虚弱为主,亦有阳虚宫寒者;实证可见于血热,亦有兼见血瘀者。治疗以调理气血为主,并应动态观察胎儿长养的情况。

辨证论治

气血虚弱型

证见

妊娠中晚期,蝮部增大与子宫底高度明显小于孕月。身体羸弱,面色萎黄或晄白,头晕气短,疲乏懒言。舌淡嫩,少苔,脉细弱无力。

治法

益气养血,滋养胎元。

方药

1、主方:叁才大补丸(《陈素庵妇科补解》)处方:党参30克,北黄芪20克,白术15克,淮山药30克,熟地黄15克,白芍15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阿胶15克(烊化),艾叶15克,香附子10克,补骨脂15克,杜仲15克。水煎服。血虚较甚者,选加首乌、乌豆衣、枸杞子、黄精,以补血滋阴。脾虚纳呆者,去熟地黄、白芍,加云苓、山楂、谷麦芽之类,以健脾消食。

2、中成药

(1) 滋肾育胎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

(2) 人参养荣丸,口服,每次1克,每日2~3次。

血寒型

证见

妊娠中晚期,腹形与子宫增大明显小于孕月,或胎心音较弱。形寒肢冷,腰腹冷痛,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法

温阳散寒,养血育胎。

方药

主方:长胎白术散(叶天士《叶氏女科证治》)加减处方:白术20克,川芎10克,熟地黄20克,阿胶15克(烊化),北黄芪20克,当归15克,牡蛎20克,云苓20克,艾叶15克,补骨脂15克。水煎服。如肾阳虚,腰冷夜尿多者,加鹿角霜、肉桂,以温肾暖宫。脾阳虚,腹胀纳少者,去阿胶、熟地黄,加党参、砂仁、山楂,以健脾益气,行气消食。

血热型

证见

孕中晚期,腹部及子宫增大明显小于孕月。烦躁不安,潮热盗汗,夜梦多,胎动频而不安,便结溺黄。唇舌红干,苔少或黄,脉滑数。

治法

清热凉血,养阴安胎。

方药

主方:凉胎饮(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处方:生地黄20克,黄芩15克,白芍15克,云苓20克,白术15克,当归10克,甘草6克,桑叶15克,女贞子20克,旱莲草20克。水煎服。如属阳盛血热者,加牡丹皮、栀子。阴虚内热者,加山萸肉、知母、麦冬。肝郁化热者,加柴胡、郁金、合欢皮。说明:如上述各型中兼见血瘀症状者,选加丹参、益母草、桃仁、当归、川芎、赤芍之类,以改善血循环,促进胎儿长养。

其他疗法

1、饮食疗法

(1) 鸡蛋腐竹糖水:鸡蛋1只煮熟去壳,加腐竹适量同煮,放入白糖调味吃用。

(2) 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15克,生姜几片,精羊肉250克,共煲汤,调味吃肉饮汤。

(3) 牛杞子汤:牛1个、枸杞子20克,共煲汤调味后饮汤吃肉。

2、配合静脉点滴能量合剂,并服维生素C、叶酸等,亦可定时低流量吸氧,以改善通顺儿的内环境,促进胎儿发育。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