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阳 2015年06月03日修订版

BY fengchuile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冲阳:1.经穴名;2.经穴别名。[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74.

经穴名·冲阳

冲阳为经穴名(Chōngyáng ST42)。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足阳明胃经。为本经原穴。冲:冲要、冲动;阳:阴之对。此指足背。穴在足背动脉搏动处,故名[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74.

别名会原、会骨、趺阳。属足阳明胃经。原穴。在足背最高处,当(母)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布有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腓深神经,并有足背动、静脉及足背静脉网。

标准定位

冲阳在足背最高处,当(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在足背,第2跖骨基底部与中间楔状骨关节处,可触及足背动脉。正坐取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74.

取法

正坐垂或仰卧位,距陷谷穴3寸,当足背动脉搏动处取穴。

在足背,第2跖骨基底部与中间楔状骨关节处,可触及足背动脉。正坐取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74.

穴位解剖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踇短伸肌→中间楔骨[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74.

冲阳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短伸肌、第二楔骨。有足背动、静脉及足背静脉网。分布着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腓深神经。皮肤由腓浅神经分布。皮下有足背静脉网,外侧引出小隐静脉,内侧则有大隐静脉的起始。足背深筋膜浅层薄而坚韧。针由皮肤、皮下组织,避开足背动脉,在(踇)短伸肌的上方深进,可达第二楔骨表面的骨膜。以上诸肌均受腓深神经支配。

特异性

胃之原穴。

功用

和胃化痰,通络宁神。

有健脾化湿、和胃宁神的作用[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74.

主治病症

主治头面、脾胃及局部等疾患。如头重头痛、口眼喁斜、齿痛颊肿、呕吐、胃脘痛、不嗜食、足缓不收、足背红肿、癫狂等。现代又多用于治疗齿龈炎、癫痫、脉管炎等[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74.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面神经麻痹,眩晕;

2.消化系统疾病:胃痉挛,胃炎;

3.运动系统疾病:风湿性关节炎,足扭伤;

4.其它:牙痛。

刺灸法

一般避开动脉直刺0.3~0.5寸。[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74.

刺法:避开动脉,直刺0.2~0.3寸,局部酸痛。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配伍

冲阳配足三里、仆参、飞扬、复溜、完骨,有补益气血,润养经筋的作用,主治足痿失履不收。

冲阳配丰隆,有豁痰宁神的作用,主治狂妄行走,登高而歌,弃衣而走。

文献摘要

《黄帝内经素问》:刺跗上,中大脉,出血不止,死。

《针灸甲乙经》: 善啮颊齿唇,热病汗不出,口中热痛;胃脘痛,时寒热。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偏风口眼喎斜,肘肿。

经穴别名·冲阳

冲阳为经穴别名[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74.

曲池·冲阳

冲阳即曲池。《备急千金要方》:“冲阳……在肘外屈文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74.

曲池为经穴名(Qūchí LI11)。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手阳明大肠经。合穴,五行属土。曲:弯曲;池:池塘,指体表凹陷。屈肘取穴,肘横纹桡侧端陷中即是,故名。在肘区,尺泽( LU5)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长伸肌和桡侧腕短伸肌→肱桡肌。有清邪热、调气血、祛风湿、利关节的作用。主要用于外感、头面五官、胸腹及运动系疾患等。如伤寒、发热、头痛、眩晕、耳聋、目赤、咽喉肿痛、齿痛、胸中烦闷、咳嗽、气喘、腹痛吐泻、痢疾、便秘、肠痈、消渴、水肿、手臂肿痛及月经不调、丹毒、麻疹、瘰疬、癫狂等。现代多用以治疗流感、肺炎、扁桃体、胸膜炎、肋间神经痛、高血压、贫血等。本穴配风池治外感;配大椎、十宣治高热;配肩髑、合谷治上关节疾患;配足三里、人迎治高血压。一般直刺0.5~1.0寸;可灸。现代研究:①针刺家兔“曲池”,可使人工气胸后的血氧饱和度有明显增高;对皮层活动有抑制性影响;并能提高痛阈。②针刺曲池等穴,对胃肠蠕动、胃蛋白酶、胃酸含量有良性调整作用。[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47.

曲池[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47.

迎香·冲阳

冲阳即迎香。出《针灸甲乙经》。[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74.

迎香为经穴名(Yíngxiāng LI20)。出《针灸甲乙经》。属手阳明大肠经。为手足阳明之会穴。迎:迎接;香:香气。本穴善治鼻病,以恢复嗅觉,故名。位于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提上唇肌。有通鼻窍、散风热作用。主要用于口鼻疾患等。如面痒浮肿、面神经麻痹或痉挛、鼻炎、鼻塞、鼻衄、嗅觉减退及喘息不利、胆道蛔虫症等。本穴配合谷治面痒浮肿;配上星、印堂、合谷治鼻炎;配风池、外关治外感鼻塞流涕。一般向鼻根部斜刺0.3~0.8寸。不宜直接灸。[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89.

迎香[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89.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