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生痰核 2009年01月27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疾病科属

眼科

疾病概述

胞生痰核是指胞睑内起核性硬结,逐渐长大而不红不痛的慢性外障眼病。一般病程较长,且易复发。相当于西医学之霰粒肿。

诊断要点

1、本病初起多无自觉症状。检查在胞脸可见或角及米粒大或黄豆大之硬结,皮色如常,按之不痛,与皮肤不粘连。翻转胞睑时,可见暗红色或灰蓝色隆起。少数能自行消散,若日久不消,逐渐长大,隆起硬结,则有胞睑重附、胀涩、异物感。有时在胞睑内自助行穿破而愈,或形成肉芽增生。少数向皮肤面穿破。

2、本病须与针眼相鉴别。后者病程急,局部红肿焮痛起疖肿,化脓后有脓点,溃后自愈。若脓头不溃破,可转为本病。名本尊若感受外邪,则局部红肿疼痛变为针眼。

3、本病多为单发或多发。若发生于小儿且反复发作者,应排除是否为痨瘵。若系老年人,术后复发,且迅速增大者,须注意排除癌变。

辨证分析

本病多因恣食炙煿,脾胃蕴热生痰,痰热互结,阻滞经络,致气血受阻,隐起于胞睑内而成。也有因胞睑内针眼未成脓而局限,或脓虽成而不溃破均可转为本病。本病病发于胞睑,在脏属脾,多为实症。证见胞睑起硬结,为脾胃痰湿内蕴;若局部微红稍痛为兼有热。治疗总的原则是化痰散结,必要时手术。

辨证论治

痰湿阻结型

证见

治法

方药

1、主方:化坚二陈丸(吴谦《医宗金鉴》)加减处方:陈皮8克,法半夏12克,茯苓15克,天花粉12克,白僵蚕(炒)10克,黄连8克,浙贝母15克,昆布10克,海藻10克。水煎服,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若局部红痛,加黄芩12克、金银花12克。硬结大而未溃者,加皂角刺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体虚或小儿患者反复发作,加太子参10克、黄芪12克、白术10克。纳欠佳者,加鸡内金10克、麦芽15小者无任何自觉症,较大者有胞睑重坠感,异物感,胞睑化痰散结。起硬结。舌苔薄白,脉缓。克。

2、中成药

⑴内消瘰疬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次。

⑵王海瘿瘤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痰热阻结型

证见

治法

方药

主方:清胃汤(傅仁宇《审视瑶函》)加减处方:石膏20克,黄连8克,连翘10克,当归尾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黄芩12克,枳壳10克,浙贝母15克,皂角刺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外治法

1、局部湿热敷,或内服药渣再煎澄清液热敷。

2、紫金锭调外障眼药水或冷开水,外涂患处皮肤。也可用生南星末加少许冰片,调水成糊状,频涂患处皮肤,以上二药切勿涂入眼内。

3、急性子南星糊状油剂急性子、生南星各等份,各研成极细末后混匀,用麻油适量调成糊状,涂于纱布上,贴敷患处,每日1次。并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患处,每日有次,每次15-20分钟。

4、若肿核较大,患者内服中药有困难,宜行刮除术。胞睑硬结胀痛,有异物感,皮色微红,脸内相应部位色紫清热散结。红,甚则溃破。舌红苔黄白,脉滑。其他疗法

1、针炙疗法参见“针眼”针炙疗法(

1、3)

2、饮食疗法参见“针眼”饮食疗法

3、预防调护参见“针眼”预防调护。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