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Z/T 300.22—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22部分:钠及其化合物 2018年02月10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基本信息

ICS 13.100

C 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T 300.22—2017 代替GBZ/T 160.1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22部分:钠及其化合物》(Determination of toxic substances in workplace air—Part 22:  Sodium and its compounds)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7年11月09日发布,2018年05月01日起实施。

前言

本部分为GBZ/T 300的第2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Z/T 160.1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钠及其化合物》。本部分与GBZ/T 160.18—2004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溶剂洗脱-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增加了硝酸镧作为消电离剂;

——增加了待测物的基本信息;

——改进了空气采样和标准系列浓度的表达;

——补充了样品空白要求和方法性能指标。

本部分中的主要起草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钠及其化合物的溶剂洗脱-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主要起草单位: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起草人:武皋绪、赵承礼。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16107-1995:

——GBZ/T 160.18—2004。

标准正文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22部分:钠及其化合物

1 范围

GBZ/T 300的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钠及其化合物的溶剂洗脱-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气溶胶态钠及其化合物(包括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等)浓度的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T 210.4 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 第4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的测定方法

3 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信息

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信息

化学物质

化学文摘号

(CAS号)

元素符号/

分子式

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

(Sodium)

7440-23-5

Na

22.99

氢氧化钠

(Sodium hydroxide)

1310-73-2

NaOH

40.01

碳酸钠

(Sodium carbonate)

497-19-8

Na2CO3

105.99

4 钠及其化合物的溶剂洗脱-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4.1 原理

空气中气溶胶态水溶性钠及其化合物(包括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等)用微孔滤膜采集,水洗脱后,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589.0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进行定量。

4.2 仪器

4.2.1 微孔滤膜,孔径0.8μm。

4.2.2 大采样夹,滤料直径为37 mm或40 mm。

4.2.3 小采样夹,滤料直径为25 mm。

4.2.4 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为0 L/min~10 L/min和0 L/min~2 L/min。

4.2.5 具塞比色管,10 mL。

4.2.6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具乙炔-空气火焰原子化器和钠空心阴极灯。

4.3 试剂

4.3.1 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试剂为分析纯。

4.3.2 硝酸镧溶液,5 g/L。

4.3.3 标准溶液:用水稀释国家认可的钠标准溶液成10.0 μg/mL钠标准应用液。

4.4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4.4.1 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

4.4.2 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用装好微孔滤膜的大采样夹,以5.0 L/min流量采集≤15 min空气样品。

4.4.3 长时间采样(氢氧化钠除外):在采样点,用装好微孔滤膜的小采样夹,以1.0 L/min流量采集2 h~8 h空气样品。

4.4.4 采样后,打开采样夹,取出微孔滤膜,接尘面朝里对折,放入具塞比色管中,置清洁的容器内运输和保存。样品在室温下可长期保存。

4.4.5 样品空白:在采样点,打开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立即取出滤膜,放入具塞比色管中,然后同样品一起运输、保存和测定。每批次样品不少于2个样品空白。

4.5 分析步骤

4.5.1 样品处理:向装有微孔滤膜的具塞比色管中加入9 mL水,洗脱10 min,不时振摇。加0.1 mL硝酸镧溶液,用水稀释至10.0 mL。样品溶液供测定。

4.5.2 标准曲线的制备:取5支~8支10 mL容量瓶,分别加入0.0 mL~5.0 mL钠标准应用液,各加0.1 mL硝酸镧溶液,用水定容,配成0.0μg/mL~5.0μg/mL浓度范围的钠标准系列。将乙炔-空气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在589.0 nm波长下,分别测量标准系列各浓度的吸光度。以测得的吸光度对相应的钠浓度(μg/mL)绘制标准曲线或计算回归方程,其相关系数应≥0.999。

4.5.3 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溶液和样品空白溶液,测得的吸光度值由标准曲线或回归方程得样品溶液中钠的浓度(μg/mL)。若样品溶液中钠浓度超过测定范围,用水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

4.6 计算

4.6.1 按GBZ 159的方法和要求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

4.6.2 按式(1)计算空气中钠的浓度:

公式.PNG

式中:

C——空气中钠的浓度,乘以1.74或2.30分别为氢氧化钠或碳酸钠的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3);

10——样品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C0——测得的样品溶液中钠浓度(减去样品空白),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

V0——标准采样体积,单位为升(L)。

4.6.3 空气中的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CTWA)按GBZ 159规定计算(氢氧化钠除外)。

4.7 说明

4.7.1 本法按照GBZ/T 210.4的方法和要求进行研制。本法的检出限为0.02 μg/mL,定量下限为0.07 μg/mL,定量测定范围为0.07 μg/mL~5.00 μg/mL(按Na计);以采集75 L空气样品计,最低检出浓度:氢氧化钠(按NaOH计)为0.0046 mg/m3,碳酸钠(按Na2CO3计)为0.006 mg/m3,最低定量浓度:氢氧化钠(按NaOH计)为0.016 mg/m3,碳酸钠(按Na2CO3计)为0.02 mg/m3;相对标准偏差为1.6%~2.4%,平均采样效率>96%,平均洗脱效率>95%。

4.7.2 本法只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可溶于水的气溶胶态钠及其化合物浓度的检测,而且测得的是总钠浓度;只有空气中存在一种钠化合物时,才能测得该种钠化合物的浓度,并需经过换算,如乘以1.74或2.30分别为氢氧化钠或碳酸钠的浓度。

4.7.3 本法用于检测氢氧化钠时,仅使用短时间采样,不需计算CTWA

标准全文下载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 22 部分:钠及其化合物.pdf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