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哮喘 2016年08月10日修订版

BY fengchuile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小儿哮喘(infantile asthma[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为病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2.。是指发生于小儿的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得平卧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又名小儿吼病[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2.

症状

哮和喘是两种不同的症状[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2.

《罗氏会约医镜》:“喘者,气急声高,张口抬肩,摇身撷肚,惟呼出一息为快,此肺经邪气实也。……哮者,其症似喘,但不如喘出气之多,而有呀、呷之音。呷者口开,呀者口闭,俱有声音,甚至隔壁亦闻,以痰结喉间,与气相击,故出入有声,此为痰火郁于内,风寒束于外。”

哮喘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以寒冷季节及气候急剧变化时发病较多[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2.

病因病机

其病机与肺、脾、肾有关,《保婴撮要》指出:“多因脾肺气虚,腠理不密,外邪所乘。”使肺失宣降所致[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2.。由于肺气根于肾,如哮喘延久,肾气虚衰,并可出现肾不纳气或上实下虚的症象[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2.

发病阶段

小儿哮喘·发作期

小儿哮喘·发作期(attacking stage of infantile asthma[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是指以喉中哮鸣喘促,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得平卧明显发作为主要表现的小儿哮喘阶段,此阶段一般以邪实为主[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辨证分型

小儿哮喘·外寒内热证

小儿哮喘·外寒内热证(infantile asthma with syndrome of external cold and internal heat[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是指外感寒邪,寒郁化热,热蕴于肺,肺气上逆,以咳喘哮鸣,恶寒发热,流涕喷嚏,咽红,口渴,痰黏色黄,舌偏红,苔薄白,脉滑数为常见症的小儿哮喘发作期证候[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小儿哮喘·虚实夹杂证

小儿哮喘·虚实夹杂证(infantile asthma with syndrome of intermingling of deficiency and excess[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是指邪正抗争,日久伤正,邪实正虚,以哮喘持续不已,喘促胸满,端坐抬肩,不能平卧,病程较长,面色欠华,畏寒肢冷,神疲纳呆,小便清长,可伴发热,咳嗽喉间有痰,舌淡,苔薄白,或舌红、苔少,脉细弱为常见症的小儿哮喘发作期证候[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治疗

发作时治以平喘降逆、宣肺化痰为主,用定喘汤、五虎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桑白皮、细辛、生姜)[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2.

痰多者,配合涤痰汤加减以豁痰[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2.

缓解期,治宜调理脾肾,如异功散加黄芪、紫菀,或六味地黄汤加胡桃、补骨脂等,随症选用[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2.

针灸可取膻中、璇玑、三间等穴[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2.。若哮喘持续发作,宜进一步辨证,加强综合治疗[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2.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