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疳 2016年08月10日修订版

BY fengchuile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五脏疳(gan disease of five zang-viscera[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为病证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0.。是指心疳、肝疳、脾疳、肺疳、肾疳等五种疳证的合称[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2.[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即五疳[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0.。同五脏疳证[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2.。《小儿药证直诀》:“疳证有五,谓五脏所受,故得其名。”

分类

五疳即心疳、肝疳、脾疳、肺疳、肾疳[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2.

心疳·五脏疳

心疳为五疳之一[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5.。又名惊疳[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5.

病因病机

因小儿恣食肥甘,积滞生热,热传心经所致[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5.

症状

症见患儿面红,眼白中有红丝,高热,有汗,时时惊烦,咬牙弄舌,口燥渴饮,口舌生疮,胸膈烦闷,睡喜伏卧,食欲不振,肌肉消瘦[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5.

辨证论治

热重者宜清心泻火,用泻心导赤散(《医宗金鉴》:黄连、木通、生地、甘草);病久心气不足者,宜理脾补心,用四君子汤加当归、茯神[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5.

肝疳·五脏疳

肝疳为五疳之一[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89.。又名筋疳、风疳[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89.

病因病机

《证治准绳》引杨氏云:“肝疳者由乳食不调,肝脏受热所致也。”

症状

主要症状为面目、爪甲发青,眼涩不能睁开,昏暗雀盲成为疳眼(详疳眼条),同时伴有肚大筋青,体瘦,大便色青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89.

治疗

治疗宜清肝泄热,用泻青丸加减,次用集圣丸(《幼科发挥》:黄连、干蟾、青皮、莪术、使君子、砂仁、芦荟、夜明砂、五灵脂、当归、川芎、木香)以清热除疳,健脾消积[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89.

脾疳·五脏疳

脾疳为五疳之一[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46.。又名肥疳、食疳、奶疳[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46.。是疳疾中的最基本证候[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46.

病因病机

由脾经蕴郁湿热所致[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46.

症状

《古今医鉴》:“疳在脾,则面黄身热,腹胀肚大,好吃泥土,水谷不消,泄下酸臭,困睡,减食,消瘦。”有时吐泻,夹有蛔虫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46.

治疗

治以攻积杀虫为主,用集圣丸(方见肝疳条);积去以后,应调理脾胃,用参苓白术散[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46.

肺疳·五脏疳

肺疳为五疳之一[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79.。又名气疳、疳𧏾[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79.

病因病机

由于乳食不调,壅热积滞,传伤肺经所致[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79.

症状

《小儿药证直诀》:“肺疳,气喘,口鼻生疮。”肺属金,色白,主皮毛,所以除上述症状名外,还有面白咳嗽,毛发枯焦,肌肤干燥,鸡皮疙瘩,恶寒发热,常流清涕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79.

治疗

治宜疏散风邪,用止嗽散;继则清热润肺,用阿胶散;日久气虚,则宜益气之剂,如参苓白术散加减[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79.

肾疳·五脏疳

肾疳为五疳之一[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29.。又名骨疳、急疳[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29.

病因病机

多系先天不足,察赋虚弱,患有解颅、鹤膝、五迟等病;复因嗜食甘肥,不知节制,以致脏腑伏热,津液耗伤,日久肾阴枯涸而成[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29.

症状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载肾疳“其候上热下冷,寒热时作,齿断生疮,耳焦脑热;手足逆冷,吐逆滑泄;下部生疮,脱肛不收,夜啼饶哭,渐成困重,甚则高骨乃败。”

治疗

治宜先用集圣丸(方见肝疳条),消疳解毒;继进九味地黄丸(《证治准绳》:熟地黄、赤茯苓、山茱萸肉、川楝子、当归、川芎、牡丹皮、山药、使君子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29.。滋阴养肾,兼以疗疳[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29.。如体质极端虚弱,宜大补气血,用人参养荣丸[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29.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