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气汤 2009年12月11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处方

半夏(洗)生姜各9克 橘皮 桂心(切)各4.5克

制法

上四味,切。

功能主治

治气噎。胸胁气满,每食噎塞不通。

用法用量

以水1.6升,煮取500毫升,绞去滓,分三温服,约隔1小时服一次。

注意

服药期间,忌食羊肉、生葱、饧等。

摘录

《外台秘要》卷八引《广济方》

《外台》卷八引《深师方》

方名

通气汤

组成

半夏8两(洗),生姜6两,桂心3两,大枣30枚。

主治

胸满气噎。膈气,咽喉噎塞,胸膈填满,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以水8升,煮取3升,每服5合,日3夜1服。

制备方法

上切。

用药禁忌

忌羊肉、饧、生葱。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通气者,解散胸中逆满之痰,以通噎塞之气也。姜、半所以豁痰,桂心所以开结,大枣以布脾胃之津气也。

附注

《御药院方》有吴茱萸。

《医灯续焰》卷十八

方名

通气汤

组成

羌活6分,独活6分,苍术6分,防风6分,升麻6分,葛根6分,白芷2分,甘草2分,川椒2分。

主治

鼻塞不闻香臭。

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枣、葱白,水煎服。

加减

冬月,加麻黄2分。

《杏苑》卷六

方名

通气汤

组成

柴胡1钱,石菖蒲7分,知母7分,黄柏(酒浸)7分,白芷7分,防风6分,羌活6分,乌药7分,枳壳5分,甘草5分,干生姜3分,全蝎(炒)3枚。

主治

风气上壅,耳聋,或气定而聪者。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水煎至8分,食前热服。

《脉因证治》卷下

方名

通气汤

组成

羌活3钱,独活3钱,防风3钱,葛根3钱,升麻3钱,川芎1钱,苍术3钱,炙草3钱,黄耆4钱,白芷1钱,黄连、黄柏。

主治

酒渣鼻、齆鼻息肉,鼻渊由于寒邪所伤者。

附注

方中黄连、黄柏用量原缺。

《圣济总录》卷一二四

方名

通气汤

组成

犀角(镑)半两,射干3分,桔梗(炒)3分,马蔺(切)3分,甘草(炙,锉)半两。

主治

喉痹。咽喉气膈,胸满,咽肿生脓。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以水1盏,入竹叶7片,煎至7分,去滓,下马牙消1钱匕,搅匀,细细温呷。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方名

通气汤

组成

荜茇1两,连皮大腹(锉)1两,沉香(锉)半两,草豆蔻(去皮)半两,木香半两,干姜(炮)半两,诃黎勒(去核)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青橘皮(去白,焙,炒)半两,桂(去粗皮)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桃仁(去皮尖双仁,炒黄)半两,槟榔(锉)半两。

主治

气上逆,胸膈痞塞,饮食不下,及积气心腹胀满,大肠虚秘。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以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引《应验方》

方名

通气汤

组成

牵牛(头末)1两(半生半熟),鼠粘子2钱半,防风1钱7分半,枳壳1钱2分半(炒),甘草1钱2分半(生用)。

主治

喉痹疼痛,闭塞不通气,水浆不下,痰涎壅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沸汤点服。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千金》卷十三

方名

通气汤

别名

通气散

组成

半夏8两,生姜6两,橘皮3两,吴茱萸40枚(1方有桂2两,无橘皮)。

主治

胸痹。胸满,短气噎塞。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3升,分3服。

附注

通气散(《圣惠》卷四十二)。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