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2016年12月04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西医·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简称冠心病,是指因狭窄性冠状动脉疾病而引起的心肌缺氧(供血不足)所造成的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绝大多数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

冠心病是四十岁以上的中的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冠状动脉硬化的速度不一,受侵血管的范围不一,狭窄的程度不同,各人的代偿能力不同,所以,冠心病的表现也千变万化。有些中老年人虽然也存在着冠状动脉硬化,但动脉狭窄的程度较轻,或有较好的侧支循环代偿,所以,他们平时并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即使进行心电图检查,也只有一部分能发现有异常,而另外一部分要通过一定的运动试验方法才能表现出来。这类病人称之为“隐性冠心病”;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的加重,使心肌血液供需矛盾激化,发生暂时性的心肌缺血缺氧,此时病人可感到胸前区闷痛,或重压紧缩感,这在医学上称为“心绞痛”;当冠状动脉狭窄进一步加重,管腔完全闭塞,那么,由这支冠状动脉供应的一片心肌,由于血液供应中断而发生心肌坏死,这称为“心肌梗塞”;当心脏长期供血不足,可能使心肌发生萎缩退化,引起心律失常,心脑极大及心力衰竭;少数病人可因为缺血心肌的“心电”不稳定,产生严重心律失常而突然死亡,医学上称为“猝死”。

引起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原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为最常见的狭窄性冠状动脉疾病,特别是肌壁外冠状动脉支的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近侧段之所以好发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它比所有器官动脉都靠近心室,因而承受最大的收缩压撞击。再者,冠状动脉血管树由于心脏的形状而有多数方向改变,因此亦承受较大的血流剪应力。

好发部位:据我国6352例尸检统计,病变的总检出率、狭窄检出率和平均级别均以前降支最高,其余依次为右主干、左主干或左旋支、后降支。性别差异:20~50岁病变检出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60岁以后男女无明显差异。

病变特点: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多在近侧段,且在分支口处较重;早期,斑块分散,呈节段性分布,随着疾病的进展,相邻的斑块可互相融合。在横切面上斑块多呈新月形,管腔呈不同程度的狭窄。有时可并发血栓形成,使管腔完全阻塞(图1,图2)。根据斑块引起管腔狭窄的程度可将其分为4级:Ⅰ级,管腔狭窄在25%以下;Ⅱ级,狭窄在26%~50%;Ⅲ级,狭窄51%~75%;Ⅳ级,管腔狭窄在76%以上。

图1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并发血栓形成

图示左前降支粥样斑块,累及动脉壁四周,斑块底部粥样物中含大量胆固醇结晶;管腔被血栓阻塞(男性,50岁)

冠状动脉痉挛

多年来,学术界一直围绕着冠状动脉痉挛是否是缺血性心脏病的原因这一问题进行争论。有人研究心性急死例中发现,其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仅为30%,在发作后12小时内死亡的患者中也只占50%,故认为至少有相当部分病例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近年来,由于心血管造影技术的开展,已证实冠状动脉痉挛可引起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图2 示图1管腔内血栓的放大,主要为白色血栓(↑);右下为纤维素

炎症性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的炎症可引起冠状动脉狭窄,甚至完全闭塞而造成缺血性心脏病,例如结节性多动脉炎、巨细胞性动脉炎、高安动脉炎、Wegener肉芽肿病等均可累及冠状动脉。此外,梅毒性主动脉炎亦可造成冠状动脉口狭窄,但都比较少见。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主要类型

心绞痛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是由于心肌耗氧量和供氧量暂时失去平衡而引起。心绞痛既可因心肌耗氧量暂时增加超出了已狭窄的冠状动脉供氧能力而发生(劳力型心绞痛)(例如可以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寒冷、暴饮暴食等的影响下发作),亦可因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供氧不足而引起(自发型心绞痛)。

参见稳定型心绞痛条。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是指由于绝对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coronary insufficiency),伴有冠状动脉供血区的持续性缺血而导致的较大范围的心肌坏死。绝大多数(95%)的心肌梗死局限于左心室一定范围,并大多累及心壁各层(透壁性梗死),少数病例仅累及心肌的心内膜下层(心内膜下梗死)。

参见陈旧性心肌梗死条。

冠状动脉性猝死

冠状动脉性猝死(sudden coronary death)较为常见。多见于30~49岁的人,男性比女性多3.9倍。发病有两种情况:①在某种诱因作用下发作:如饮酒、劳累、吸烟、运动、争吵、斗殴等。患者可突然昏倒在地、四肢肌肉抽搐、小便失禁,或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口吐泡沫、大汗淋漓,很快昏迷。症状发作后迅即死亡,或在1至数小时死亡。②在夜间睡眠中发病:多在家中或集体宿舍中死亡,且往往不被人察觉,所以多无目击者。

参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条。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防治

预防冠心病,首先要培养乐观的情绪,这是由于不良心理状态与冠心病的发作有着密切的关系。《黄帝内经》指出:“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俯皆摇”,这说明,精神情绪不佳会严重损伤心的功能。但喜乐地度,则又可使心神受伤。故应保持七情平和、情绪乐观,避免过度的喜怒、忧虑等不良情绪。对于生活中的重大变故,宜保持冷静的头脑,既不可漫不经心,又不必操之过急,以保证稳定的心理状态。早在五十年代,国外就有人注意一个人的个性特点,特别是行为反应模式与冠心病的发病相关:具有A型模式的人(有不可抑制的进取心,争取好胜的心、醉心于工作,常有时间紧迫感)在年龄、吸烟量、饮食条件与B模型模式(喜欢松散、悠闲生活、无时间紧迫感)相类似的情况下,冠心病的发病率为B型模式者的二倍,而A型模式者得冠心病后的复发率为B型者的五倍。此外,在长期随访中,凡死于冠心病者,A型为B型的三倍。

中医·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病名。又称缺血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心肌供血发生障碍而引起的心脏病。属祖国医学“真心痛”,“厥心痛”,“胸痹”范畴。本病的发生除年龄因素外,常与精神、神经、内分泌、血液、遗传等多方面因素有密切关系,亦受生活环境、体力活动、饮食习惯、烟酒嗜好等外因的重大影响[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44.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诊断要点

①有典型心绞痛发作或心肌梗死而无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主动脉炎,也无冠状动脉栓塞或心肌病等证据者。

②男性40岁,女性45岁以上的病人,休息时心电图有明显心肌缺血表现,或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无其他原因可查,并有下列三项中之两项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

③40岁以上病人有心脏增大、心力衰竭,伴有休息时心电图明显缺血表现,而不能用心肌病或其他原因解释,并有下列三项中之两项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44.

治疗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单方验方

一些单方验方对冠心病的治疗有效,如下:

①三棱、莪术粉各1g,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

②延胡索、广郁金、檀香等分为末,每次2~3g,温开水送服,每目2~3次。

③参三七粉、沉香粉、血竭粉(2∶1∶1和匀),温开水送服,每次2g,每日2~3次。

④山萘,细辛,丁香各2份,乳香,没药,冰片各1份,共为末,温开水送服,每服1.5~2g,每日2~3次。

⑤宽胸气雾剂或复方细辛气雾剂,疼痛时雾气吸入。

⑥救心油,疼痛时擦人中处并作深呼吸运动。

⑦冠心膏,在膻中、心俞、虚里或心前区,各贴一片,每次任选两穴。

⑧栀子、桃仁各12g研末,加炼蜜30g调成糊状,摊敷在心前区,纱布敷盖,第1周每3日换药1次,以后每周换1次,6次为1疗程。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药膳

①葛根粥:葛根粉30g,粳米100g,煮粥,早晚或上下午温热分食。除治心绞痛外,亦治高血压。

②薤白粥:薤白10~15g(鲜者30~35g),粳米100g,煮粥,早晚温热分服。

③山楂糖水:山楂片15~30g,煎汤去渣,加糖适量,亦可与荷叶同煎水,代茶饮。除治心绞痛外,亦治高血压、高脂血症。

④干姜粥:干姜、良姜各15g,粳米250g,煮粥。早晚温热服食。

⑤丹参酒:丹参30g,白酒500g,浸泡,每次饭前饮服10ml,每日2~3次。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针灸治疗

以内关、膻中、心俞、厥阴俞、足三里等穴为主穴,酌配间使、通里、神门、郄门、三阴交等穴。针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手法。注意针灸对冠心病所致的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疗效最好,对危重的心肌梗死病人,应及时采用中西医药综合抢救措施[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44.

体针:主穴为膻中、鸩尾、心俞、厥阴俞、内关、足三星。配穴为间使、通里、神门、曲池、合谷、三阴交、乳根、命门。每次针2~3穴,中强刺激手法,得气后取针或留针15~20分钟,亦可以作穴位注射。

耳针:针刺取心,皮质下、交感、神门、肾、内分泌区;王不留行籽敷贴取心、小肠区。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推拿疗法

灵道、天池、灵墟、屋翳、内关、心俞、厥阴俞、肺俞、膈俞,至阳或华佗夹脊压痛点。每次选数穴,以轻揉手法进行穴位推拿各穴2分钟。

气功

一般宜作强壮功,站式、坐式均可。亦可选内养功、养生站桩功和气功医疗操。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