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俞 2012年04月28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胆俞,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胆之背俞穴。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布有第十、十一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并有第十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主治黄疸,口苦,呕吐,胁痛,惊悸,胸腹胀满,骨蒸潮热,及肝火,胆囊炎,胃炎,肋间神经痛等。斜刺0.3-0.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标准定位

胆俞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取法

俯卧位,在第十胸椎棘突下,中枢(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穴位解剖

胆俞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下后锯肌、骶棘肌。皮肤由第九、十、十一胸神经后支外侧支分布。下后锯肌的第一个肌齿从第十一胸椎棘突斜向外上方,止于第九肋骨角。该肌由第九至第十二胸神经后支支配。

特异性

胆之背俞穴。

功用

疏肝利胆,清热化湿。

主治病症

1. 消化系统疾病:胆囊炎,肝炎,胃炎,溃疡病,呕吐,食道狭窄;

2.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肋间神经痛,失眠,癔病;

3. 外科系统疾病: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胸膜炎;

4. 其它:高血压等。

刺灸法

刺法:向内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扩散至肋间。 不可深刺,以防造成气胸。

灸法:艾炷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配伍

胆俞配阳陵泉、太冲,有舒肝理气和胃的作用,主治呕吐,胃炎,胆道蛔虫。

胆俞配日月,为俞募配穴法,有疏肝利胆,清热除湿的作用,主治黄疸,胆囊炎。

胆俞配膏肓、三阴交,有养阴清热健脾的作用,主治咽痛,肺痨,潮热。

文献摘要

《甲乙经》:胸满呕无所出。

《铜人》:治食不下,目黄。

《大成》:主腋下肿胀。

研究进展

胆道疾病

慢性胆囊炎,取胆俞、肝俞,交替针刺治疗57例,有良好疗效。以胆俞为主埋线治疗胆囊炎,胆结石128例,有良好疗效、胆道蛔虫症,按摩胆俞治疗20例,有一定疗效。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