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搐 2012年06月02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抽搐,证名。手足频频伸缩抽掣之证。瘛疭的别称。简称搐。《医碥》卷四:“抽搐者,手足频频伸缩也。”《伤寒明理论》卷三:“或缩或伸,动而不止者,名曰瘛疭,俗谓之搐者是也。”详瘛疭条。

抽搐是四肢不随意的肌肉抽动,或兼有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口噤不开等。常见于小儿惊厥、破伤风、癫痫、颅脑外伤和癔病等。

抽搐用针刺可作为对症治疗的应急方法;

治疗同时须查明原因,以便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抽搐的病因病机

抽搐的病因多为感受时邪,郁闭于内,化热化火;或饮食不节,湿热壅滞,郁久化火,火扰神明,热极引动肝风,经筋功能失常而抽搐;或因脾虚湿盛,聚液成痰,上蒙清窍而致;亦有脾胃素虚、气血不足而致虚风内动者。

抽搐的辨证分型

以四肢抽搐为特征,或兼见短时间的意识丧失,两目上翻或斜视,牙关紧闭,或口吐白沫,二便失禁,严重者伴有昏迷。

热极生风:多兼表证,起病急骤,有汗或无汗,头痛神昏。

痰热化风:多见壮热烦躁,昏迷痉厥,喉间痰鸣,牙关紧闭。

血虚生风:多无发热,伴有手足搐搦,露睛,纳呆,脉细无力。

抽搐的治疗

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先宜熄风定惊,然后对因治疗。

刺灸法

治则

熄风定惊

处方

百会 印堂 水沟 合谷 太冲

方义

百会、印堂既能熄风定惊,又能开窍醒神,水沟为止抽搐之要穴;合谷、太冲相配,称为开四关,为熄风止痉之首选穴。

随证配穴

发热—大椎、曲池,神昏—十宣、涌泉,痰盛—内关、丰隆,血虚—血海、足三里。

操作

毫针刺,泻法。

耳针法

选穴

皮质下 肝 脾 缘中 耳中 心

方法

每次选用3~4穴,毫针刺,强刺激。

电针法

选穴

内关 四神聪 合谷 太冲 神门

方法

毫针刺后通脉冲电,刺激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通电10~30min,用于急性发作的患者。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