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痈 2015年09月23日修订版

BY fengchuile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子痈为病名,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一[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0. 。系生于睾丸的痈[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0. 。有急慢之分[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0. 。急性者多因湿热下注,气滞血凝所致。多为一侧睾丸肿硬,疼痛剧烈、灼热,阴囊皮肤紧张光亮[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0. 。治宜清利湿热,疏肝理气[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0. 。宜龙胆泄肝汤加橘核、荔枝核、川楝子,或服枸橘汤加柴胡、黄芩、山栀,外用金黄膏[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0. 。若不消散,成脓破溃,按外痈治疗[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0. 。慢性者为肝肾阴亏,痰湿之邪凝聚而发[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0. 。睾丸大,形成硬结,疼痛不著,阴囊不红不热,病程较长,数月乃至数年,亦有成脓破溃、脓稀而成窦道者,缠绵难愈[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0. 。治宜滋阴除湿汤加小金丹,外用冲和膏[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0.

子痈是指睾丸与附睾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临床表现以一侧或双侧睾丸、附睾急性肿痛、拒按为特征,类同于现代医学的急性附睾——睾丸炎。

疾病科属

男科

诊断要点

1、睾丸附睾一侧或双侧突发肿痛,轻角即有剧痛,畏寒,发热,小便涩痛等者,可诊断为子痈。

2、本病应与卵子瘟、囊痈、腹股沟斜疝嵌顿、水疝、子痰、精液囊肿相鉴别。

辨证分析

子痈多由感受寒湿,郁而化热,壅而作痛;或嗜食肥甘,湿热下注,结于睾丸、附睾;或房事不节,忍精不泄,瘀精浊血与湿热交作,结而成痈;或房事不洁,或应用不洁尿道器械,为毒邪污染,发为痈肿。本病辨证有急慢性之分。按其病理进程,结合病因可分为初期、酿脓期、溃脓期及慢性期等四期。初期伴有恶寒发热、小便短赤等。酿脓期伴有阴囊焮红灼热、壮热不退等。溃脓期伴有肿痛大减、收口而愈、热退等。慢性期伴有结块,按之较硬而痛,阴囊下坠等。总的治法是清热解毒,活血透脓,益气养阴,化瘀散结。

辨证论治

初期

证见

一侧或双侧睾丸、附睾肿痛,质硬,拒按,恶寒发热,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

治法

清热利湿,解毒消痈。

方药

1、主方:龙胆泻肝汤处方参见“阳强”肝胆湿热型方药。

2、中成药

(1)牛黄解毒丸,口眼,每次2片,每日3次。

(2)西黄丸,口服,每次2片,每日3次。

(3)复方穿心莲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清热泻火汤(余孟学验方)处方:龙胆草20克,茯苓20克,荔枝核20克,橘核20克,川楝子20克,昆布20克,海藻20克,生牡蛎20克(先煎),海浮石20克(先煎),柴胡15克,黄芩15克,白术15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桅子10克,沉香2克(研未冲服)。水煎两次分2次服,每日1剂。

酿脓期

证见

睾丸、附睾肿硬剧痛,或有跳痛,阴囊掀红、灼热,脓成,按之中软,有波动感,壮热不退。舌质红,苔黄腻,脉洪数。

治法

清热解毒,活血透脓。

方药

1、主方:仙方活命饮(陈自明《妇人良方》)处方:金银花15克,甘草6克,防风6克,陈皮9克,当归尾6克,乳香6克,没药6克,贝母6克,天花粉15克,穿山甲6克,皂角刺6克。水煎服,每日1~2剂。

2、中成药

(1)牛黄解毒丸,口服,每次2~4片,每日3次。

(2)活血消炎丸,口服,每次3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加味活血消痈汤(赵炳南验方)处方:夏枯草9克,紫草9克,牡丹皮9克,红花9克,桃仁9克,泽兰叶9克,叁棱9克,莪术9克,赤芍12克,白芍12克,小茴香6克。水煎两次分2次服,每日1剂。

溃脓期

证见

穿溃流脓,其色黄稠,睾丸、附睾肿痛大减,继出黄色脂水,收口而愈,热退,微热,脓出清稀,身困乏力。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治法

益气养阴,清热除湿。

方药

1、主方:滋阴除湿汤(冷方南《中医男科临床治疗学》)处方:当归12克,川芎9克,熟地黄24克,炒白芍15克,知母12克,黄芩9克,柴胡10克,地骨皮15克,泽泻10克,贝母10克,陈皮6克,生姜3片,甘草5克。水煎两次分2次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知柏地黄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

(2)六味地黄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

慢性期

证见

睾丸、附睾有结块,或大或小,按之较硬而痛,阴囊下坠感。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涩。

治法

软坚散结,化瘀止痛。

方药

1、主方:橘核丸(严用和《济生方》)处方:橘核10克,木香6克(后下),川楝子12克,桃仁9克,延胡索9克)桂心3克(冲服),枳实9克,厚朴9克,海藻9克,昆布9克,海带9克,木通9克,水煎两次分2次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橘荔散结片,口服,每次4~6片,每日3次。

(2)橘核丸,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其他疗法外治疗法:用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每日更换1次,并用阴囊托带托起阴囊,若脓已成,则应及时切开排脓,畅通引流。必要时可行病睾切除。脓腐未去者,可用红粉纱条引流,外盖黄连膏纱布;脓尽而渐生新肉者;则用生肌玉红膏纱布换药,直至伤口愈合。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