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证的规范化研究

关联数据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关于证的规范化研究

证的规范化研究是关于中医临床辨证或诊断标准的研究课题。由于历史和学术上的原因,中医学对证的归纳和界定具有不确定性,对证的识别往往受医生的学术渊源、临床经验等因素的影响。1982年在广州召开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防治学术会议上,参加会议的中医、西医和基础理论研究工作者,共同反复讨论,制定了心虚、脾虚、肺虚,肾虚、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的辨证参考标准。该标准把每种虚证列症状若干,或分主症次症,注明哪些症状为某证辨证必备,或是具备其中几项即可辨为某证。如心虚,主症为(1)心悸心慌,(2)失眠多梦,(3)胸闷,(4)脉结代细弱。上述各项只要具备两项(第一项必备),即可辨为心虚。又如阳虚,主证为(1)畏寒肢冷,(2)面目虚浮,(3)舌淡胖、苔润;次证为(1)夜尿频多,(2)便溏而尿清长,(3)脉沉微迟,上述各项只要具备主症两项(第一项必备)、次症一项即可辨为阳虚。同年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第一次活血化 ...

扫码访问

可用医学百科App / 微信 / 手机浏览器 扫码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