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海 2012年03月19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照海,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阴蹻。属足少阴肾经。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蹻。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胫神经本干,及胫后动、静脉。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阴痒,尿频尿闭,咽喉干痛,脚气红肿,失眠,癫痫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定位

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取法

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内踝正下缘之凹陷处取穴。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后肌腱。皮肤由隐神经的小腿内侧支分布。在小腿深筋膜的下面,内踝的周围,由内踝前后动脉、跗内侧动脉、跟内侧支和足底内侧动脉的分支组成内踝网,营养内踝周围的结构。后下方为胫后动、静脉。分布着小腿内侧皮神经,深部为胫神经本干。

特异性

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蹻脉。

功用

滋阴清热,调经止痛。

主治病症

1. 五官科系统疾病:急性扁桃体炎,慢性咽喉炎;

2.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衰弱,癔病,癫痫,失眠;

3. 妇产科系统疾病: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4. 其它:便秘。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扩散至整个踝部。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配伍

配合谷、列缺,有滋阴清热利咽的作用,主治咽喉肿痛。

配中极、三阴交,有调经活血止带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

文献摘要

《大成》:洁古曰:痫病夜发灸阴蹻,照海穴也。

《通玄指要赋》:四肢之懈惰,凭照海以消除。

《灵光赋》:阴阳两蹻和三里,诸穴一般治脚气。

《标幽赋》:阴蹻、阳维而下胎衣。

研究进展

失眠 针照海、申脉,调理阴阳脉,治疗52例失眠症,有良好效果。

肋间神经痛 针照海1~1.5寸,用泻法,有较好效果。

癃闭 照海配曲骨,先针照海,后针曲骨,以患者有尿意为佳,虚寒者配肾俞、膀胱俞,出针后令患者排尿。亦有以照海、肾俞、三阴交,中极透关元治疗尿闭。

足内翻 照海配交信、公孙、蠡沟、阳陵泉,治疗中风偏瘫足内翻30例,有较好疗效。

咽喉肿痛 以照海为主,治疗急慢性扁桃体炎、咽炎、鼻咽管炎,有很好疗效。

对肾泌尿功能的调节 据报道观察健康人,空腹饮水后3小时内,针刺组与对照组平均排尿量、针刺组较对照组增加19%。

肾炎 针刺照海、太溪,可使动脉压降低,尿量的减少,酚红排出量增加。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