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食 2009年01月27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疾病科属

儿科

疾病概述

厌食是指小儿较长时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则拒食的一种常见的病证。西医亦称为厌食。

诊断要点

1、长时期的食欲不振、拒食,常伴有面色萎黄、形体消瘦。

2、有饮食不节,或喂养不当,以及挑食偏食的病史。若因外感或某些慢性疾病而出现食欲不振者,则不属本病范围。

3、有条件者,可作微量元素检查,常伴有铁缺乏、锌缺乏。

辨证分析

本病的主要原因,由于平素饮食不节,或喂养不当,以及长时期偏食挑食,导致脾胃不和,受纳运化失健。胃伤则不纳,脾伤则不运,故患儿不思进食或食而不化。脾胃受伤,化源不足,则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辨证应辨病在脾或在胃。在胃者,以胃阴不足为主,证见厌食而口干多饮,大便干结,舌红少津。在脾者,以脾运失健为主,证见厌食,面色少华,腹胀便溏,舌淡苔白。总的治疗原则为健运脾气、养阴益胃。

辨证论治

脾失健运

证见

治法

方药

1、 主方:曲麦枳术丸(虞抟《医学正传》)加减处方:白术10克,枳实10克,神曲10克,麦芽10克,山楂10克,鸡内金10克,茯苓10克,陈皮6克,砂仁3克(后下)。水煎服,每日1剂。

2、 中成药

⑴枳术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次。

⑵小儿喜食片,口服,1~3岁每次2~3片,3~5岁每次3~5片,5岁以上酌量增加,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胃阴不足

证见

口干多饮,不喜进食,皮肤干燥,缺乏润泽,大便多干结。舌质偏红,苔多光剥少津,脉细。

治法

养胃育阴。面色少华,不思纳食,甚则拒食,形体偏瘦,或可见腹胀和脾助运。便溏。舌淡红,苔白或薄腻,脉尚有力。

方药

1、 主方:养胃增液汤(江育仁等《中医儿科学》)加减处方:石斛10克,乌梅10克,北沙参10克,玉竹10克,白芍10克,甘草6克,谷芽10克,麦芽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口干饮多者,加芦根15克、生地黄10克。大便干结者,加全瓜蒌10克、火麻仁10克。

2、 中成药健身片,口服,每次2~4片,每日3次。

3、 单方验方:石斛木瓜汤(肖旭腾验方)处方:石斛9克,木瓜9克,白芍9克,山药9克,山楂5克,麦芽15克,白术6克,鸡内金6克,乌梅9克,甘草6克,砂仁3克(后下)。水煎服,每日1剂。脾胃气虚

证见

精神疲乏,面色萎黄,厌食拒食,如稍进饮食,则大便烂或夹有不消化之食物残渣,容易出汗。舌淡红,苔薄白,脉无力。

治法

健脾益气。

方药

1、主方:参苓白术散(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处方: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薏苡仁15克,扁豆15克,莲子15克,砂仁3克(后下),桔梗6克,炙甘草6克,山药15克,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大便臭秽或有不消化物者,加麦芽10克、山楂10克。动则汗出者,加黄芪15克、牡蛎30克(先煎)。

2、 中成药

⑴人参健脾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次。

⑵开胃健脾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次。

3、 单方验方:健脾消积汤(蔡化理《小儿难病回春新方》)处方:白术12克,茯苓9克,鸡内金12克,广木香12克,白芍9克,延胡索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其他疗法

1、 外治法将神曲、麦芽、山楂各10克,莱菔子、鸡内金各5克,烘干后共研为细末,加淀粉1~3克,用开水调成糊膏,纱布包裹,于晚上敷神阙穴,次晨取下。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

2、 针灸治疗针刺四缝、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等穴。

3、 推拿疗法刮四逢、捏脊、推三关、揉足三里、分推腹阴阳等穴。

4、饮食疗法

⑴益脾饼:白术30克,干姜6克,红枣250克,鸡内金15克,面粉500克,植物油、盐适量。将白术、干姜煎取汗200毫升,把红枣煮熟去核后压成枣泥,将鸡内金磨成细粉与面粉、盐和匀,再加入枣泥和药汁揉成面粉团,在锅内烙成饼,即可食用。

⑵鸡内金散:鸡内金10克(磨成粉末),山楂10克,山药15克,白术10克。用山楂、白术、山药煎水,取汁冲服鸡内金粉,服时可加糖调味。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