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证 2016年05月26日修订版

BY fengchuile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血证(blood disease[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为病证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58.。为出血性疾患的统称[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以出血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如吐血、呕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及外伤出血、妇科经带胎产出血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58.。见清·唐容川著《血证论》。现中医临床也有将血液系统疾病作血证专科者[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58.

吐血·血证

吐血指血从口吐出,无明显呕恶及咳嗽[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04.。亦有泛指血从口吐出者[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04.。甚者可倾盆盈碗[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04.。本证包括上消化道出血之呕血及呼吸系统出血[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04.

吐血的病因

多因酒热辛肥,郁怒忧思,劳欲体虚等导致胃热壅盛,肝郁化火,或心脾气虚,血失统御而成[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04.。亦有因外感引动者[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04.

吐血的分类

吐血有外感吐血、内伤吐血、阴虚吐血、劳心吐血、劳伤吐血、气郁吐血、蓄热吐血、伤胃吐血、伤酒吐血等命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04.

呕血·血证

呕血指血因呕吐而出,有多至盈盆倾碗者[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46.。本证可见于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消化性溃疡、胃炎、胃动脉硬化、某些血液病等多种疾病[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46.

呕血的病因病机

常因恼怒、过劳及伤于酒色所致[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46.。亦有因暴怒伤肝,气火上逆者,兼见胸胁疼痛,心烦不宁,少寐多梦[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46.。甚者可见惊狂骂詈,不辨亲疏[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46.。舌质红,脉多弦数[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46.

呕血的分型治疗

治宜泻肝清胃,用丹栀逍遥散、伐肝煎等方[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46.

偏火旺者,可先用犀角地黄汤凉血止血[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46.

若肝木侮土,脾胃受伤,致营血失守,其症无胀无火而神疲脉虚者,则宜五阴煎、五福饮、理阴煎等方[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46.

过劳所伤者,兼见遍身疼痛,时或发热,宜用犀角地黄汤加当归、肉桂、桃仁泥[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46.

饮酒过度,积热动血者,宜葛黄丸[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46.

房劳过度损伤肝肾者,兼见面赤足冷,烦躁口渴[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46.

偏真阴亏损者,宜生脉散合加减八味丸,或用左归饮、小营煎之类。偏气虚阳衰者,宜异功散合八味丸,或五福饮、大补元煎之类[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46.

呕血量多者,皆可合用花蕊石散[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46.

咯血·血证

《赤水玄珠》卷九:“咯血者,喉中常有血腥,一咯血即出,或鲜或紫者是也,又如细屑者亦是也。”

《张氏医通·诸血门》:“咯血者,不嗽而喉中咯出小块,或血点是也。其证最重,而势甚微,常咯两三日即止。盖缘房劳伤肾,阴火载血而上。亦有兼痰而出者,肾虚水泛为痰也。”

治宜滋阴降火,选用沙参麦冬汤、六味地黄丸加牛膝,或合茜根散加减[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39.。偏肺热者,可用青饼子[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39.。若心经火旺,痰中带血丝,治宜清心为主,佐以清肺化痰,可用导赤饮加黄连、丹皮、血余、蒲黄、天冬、寸冬、贝母、茯苓,或用太平丸等方(见《血证论》)[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39.

衄血·血证

衄血指非外伤性所致的头部诸窍及肌表出血[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43.。《黄帝内经灵枢·百病始生》:“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阳络指在上或属表的络脉而言[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43.

便血·血证

便血指以便血为主症的疾患[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58.。便血多由湿热、积滞、结毒侵袭肠胃,或风、热客于下焦,血脉损伤所致[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58.。《金匮要略方论》以先便后血为远血,先血后便为近血[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58.。因血在便前者,其来近,近者或在广肠,或在肛门;血在便后者,其来远,远者或在小肠,或在于胃[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58.。近血又有肠风、脏毒之分[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58.。本证可见于消化性溃疡,某些急性传染病、血液病,以及结肠、直肠、肛门疾患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58.

便血的分类

后世多从病因分类,而有湿热便血、积热便血、热毒下血、湿毒下血、酒积便血、中寒便血、肠游下血、蛊注下血等名称[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58.

便血的病因及治疗

便血经久不愈者,多由脏气亏损,或久病而致肝失所藏,脾虚不能摄血,肾虚不能固下所致[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58.。治宜注重扶正,或祛邪与扶正兼顾[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58.。痢疾亦见血便应予区别[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58.

尿血·血证

尿血又名溺血,溲血[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47.。指血从尿道排出而无疼痛者[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47.。本证可见于肾结核、尿路感染、尿路结石、某些血液病等病[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47.

尿血的病因病机

《医学心悟》卷三:“心主血,心气热,则遗热于膀胱,阴血妄行而溺出焉。又肝主疏泄,肝火盛,亦令尿血。”

《杂病源流犀烛·五淋二浊源流》:“尿血,溺窍病也。其原由于肾虚。”

尿血与心、肝、肾三经关系较为密切[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47.

尿血的症状及治疗

其证属心肝火盛者,可伴见虚烦不眠,舌咽作痛,少腹胀满,胁肋刺痛,口苦耳聋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47.。治以清热为主,用导赤散、清肠汤、龙胆泻肝汤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47.

倘火盛伤阴,小便短赤带血,目眩耳鸣,腰腿酸软,舌质红,脉弦细数者,宜滋阴清火,凉血止血,方用保阴煎、知柏地黄丸合小蓟饮子[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47.

亦有日久导致脾肾气虚,尿血淡红,面色萎黄,饮食减少,腰酸肢冷,舌质淡,脉虚软者,宜健脾补肾,益气摄血,用补中益气汤、无比山药丸等方[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47.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