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痢 2016年04月01日修订版

BY fengchuile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休息痢为病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35.[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57.。指痢疾时止时发,久久不愈者[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35.。见《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症因脉治》卷四有外感休息痢,内伤休息痢之别[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35.。多因治疗失宜,或气血虚弱,脾肾不足,以致正虚邪恋,湿热积滞伏于肠胃而成[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35.。发作时,治宜清热化湿为主[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35.。或兼补气血,或兼补脾肾,可选用香连丸、驻车丸、倪氏补理煎方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35.。缓解期,可见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形体消瘦四肢不温等症,治宜健运脾胃,补益气血为主,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八珍汤等方;属肾亏者,四神丸[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35.。《类证治裁》以屡发屡止,经久不愈,用诃黎勒散,因固涩太早,积滞未清,用香连丸加茯苓,枳实;因饮食失节,用香连丸加楂肉、神曲;中气下陷,用补中益气汤;因脏寒虚滑,用大断下丸[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35.。《医贯》载有一种休息痢,系寒积大肠,独用一味巴豆炒研,蜡丸吞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35.。本病可见于慢性细菌性痢疾[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35.。溃疡性结肠炎,慢性阿米巴痢疾及局限性肠炎等疾患[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35.

参见痢疾:痢疾为病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63.[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83.。见《严氏济生方》。《内经》作“肠澼”,《伤寒论》称“下利”、“热利”,《肘后备急方》称“下痢”,《诸病源候论》称为痢病,《备急千金要方》称作“滞下”,后世多称痢疾[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63.。为一种以腹痛、里急后重、排便次数增多及痢下赤白为主症的肠道传染病[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83.。本病以腹部疼痛,大便次数增多而量少,里急后重,下黏液及脓血样大便为特征[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63.。多发于夏秋季节[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83.。常因外受六淫及疫毒之气,内伤七情劳役,或饮食不慎,积滞肠中,传导失常所致[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63.。多为饮食生冷不洁或感受暑湿疫毒,致肠道气血凝滞,传导失司而成[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83.。现代医学认为主要与感染痢疾杆菌或阿米巴原虫及某些肠道疾患有关[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83.。临床上,依病因、症状的不同,痢疾分有多种类型[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83.。常见的有湿热痢、寒湿痢、疫毒痢、噤口痢、休息痢等[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83.。湿热痢者,下痢赤白相杂、腹痛后重、肛门灼热,或兼寒热、心烦口渴、尿赤等;寒湿痢者,下痢黏滞白冻、喜暖畏寒、口淡不渴;疫毒痢者,病情急重而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痢下脓血多而粪便少,常伴高热神昏,剧烈腹痛;噤口痢者,多由湿热痢或疫毒痢演变而来,下痢赤白而呕恶不能食,症情较重;休息痢者,病程日久,时发时止,时重时轻,便次较少[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83.

治宜分辨虚实[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63.。实证用清热化湿,凉血解毒,消积导滞等法[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63.。虚证用补中益气,温阳固涩等法[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63.。邪盛正虚者,宜扶正与祛邪法[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63.。亦可兼用行血调气,前人有“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之说[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63.。痢疾从病因分,有风痢、痧痢、暑痢、湿热痢、寒痢、热痢、疫痢、毒痢、气痢[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63.。从大便性状分,有赤痢、白痢、血痢、赤白痢、脓血痢、五色痢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63.。从病情轻重和病程分,有噤口痢、休息痢、奇恒痢、久痢、虚痢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63.。本病常见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食物中毒及肠吸收功能障碍性疾病[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63.

针灸治疗:以天枢、上巨虚等穴为主[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83.。湿热痢加曲池、内庭;寒湿痢加中脘、气海;疫毒痢加大椎、十宣;噤口痢加中脘、内关;休息痢加灸脾俞、胃俞、关元、肾俞[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83.。此外,呕恶加内关;里急后重加中膂俞、长强;发热加曲池;脱肛灸百会、长强[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83.。耳针:取大肠、小肠、直肠下段、下脚端、神门、脾、肾等穴,酌情选用3~5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83.。急性痢疾用强刺激,每日治疗1~2次;慢性痢疾用轻刺激,隔日1次[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83.。水针:用5%葡萄糖液20毫升,分注两侧天枢穴,每日1次[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83.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