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呕吐 2018年08月03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外感呕吐为病证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18.。见《症因脉治·呕吐论》。是指感受外邪所致的呕吐[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18.。常并见恶寒发热、头痛、脘腹痛、泄泻等症[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18.

外感呕吐有风气呕吐、寒气呕吐、暑气呕吐、湿气呕吐、湿热呕吐、燥热呕吐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18.

风气呕吐

风气呕吐为病证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3.。指呕吐因风冷入胃所致者[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3.。《症因脉治》卷二:“风气呕吐之症,偶遇风冷,即发呕吐,头额疼痛,面赤面热。”脉多见浮[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3.。治以散风为主[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3.。宜用防葛平胃散、防葛二陈汤等方[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3.

寒气呕吐

寒气呕吐为病证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99.。指呕吐因胃气素寒,复感寒邪所致者[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99.。《症因脉治》卷二:“寒气呕吐之症,偶遇寒冷,顿发呕吐,胸前绵绵而来,身无内热,小便清白,大便通顺。”脉多弦紧,或迟缓,或沉细,甚者沉伏[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99.。治宜散寒温胃[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99.。宜用姜桂六君子汤、理中汤、四逆汤等方[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99.

暑气呕吐

暑气呕吐为病证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18.。指呕吐因中气不足,暑热之气入于肠胃所致者[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18.。《症因脉治》卷二:“暑气呕吐之症,暑热行令,头眩目暗,呕吐暴作,身热恶寒,烦渴引饮,齿干唇焦,腹中疼痛,小便赤色,或混浊涩短。”脉虚大而涩,或沉细,或躁疾,或伏[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18.。宜用家秘香薷饮、人参石膏汤、土藿香汤调益元散等方[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18.

湿气呕吐

湿气呕吐为病证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77.。指呕吐因湿气袭胃,胃失和降所致者[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77.。《症因脉治》卷二:“湿气呕吐之症,胸前满闷,头重身重,面目浮肿,呕恶而吐,口不渴,吐多痰涎。”脉多濡软,或沉伏[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77.。寒湿者脉兼迟,湿热者脉兼数[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77.。治宜化湿为主[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77.。身热脉浮者,宜人参败毒散、香苏平胃散等方[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77.。寒湿,宜香砂二陈汤、术附汤[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77.。湿热,宜栀连二陈汤、栀连平胃散等方[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77.

湿热呕吐

湿热呕吐为病证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78.。指呕吐因肠胃素有积热,又外感湿热之邪所致者[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78.。《症因脉治》卷二:“湿热呕吐之症,内热烦躁,口臭身热,面目黄肿,满闷恶心,闻谷气即呕。”脉多数大[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78.。治宜清化湿热,用家秘清胃汤、栀连二陈汤、栀连平胃散等方[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78.

燥火呕吐

燥火呕吐为病证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71.。指呕吐因肺胃有热,复伤燥邪所致者[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71.。《症因脉治》卷二:“燥火呕吐之症,喘逆呕吐,吐则气急,呕少难出,口唇干燥,烦渴引饮。”脉多浮数或数大[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71.。宜选用清燥汤、葛根石膏汤、门冬知母汤等方[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71.

关于呕吐

呕吐(vomiting[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为病证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46.。出《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呕吐是一个症状,是由于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引起的病证[参考资料]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43-146.。所以任何病变,有损于胃,皆可发生呕吐[参考资料]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43-146.。前人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其实呕与吐同时发生,很难截然分开,故一般并称为呕吐[参考资料]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43-146.。呕吐与干呕两者虽有区别,但在辨证治疗方面大致相同,所以合并在一起讨论[参考资料]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43-146.

呕吐见于西医的多种疾病中,其中以胃肠道疾患最为常见,如急性胃肠炎、贲门痉挛、幽门痉挛、幽门梗阻、慢性胃炎、胃粘膜脱垂、食管癌、十二指肠壅滞症等,其他如神经性呕吐、内耳眩晕性呕吐,以及颅脑病变所致的呕吐,也均可参照辨证施治[参考资料] 石学敏主编. 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6-59.

呕吐现常分为实呕(包括寒邪犯胃证食积证胃热证外邪犯胃证痰饮停胃证肝气犯胃证暑湿证等)、虚呕(包括脾胃气虚证脾胃阳虚证脾胃虚寒证胃阴虚证等)进行辨治,详见呕吐条。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