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 2009年08月23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英文名

eosinophil

别名

嗜酸性粒细胞数,EOS

概述

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2%-4%,即100-350个细胞/μ1。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目有明显的昼夜周期性波动,清晨细胞数减少,午夜时细胞数增多。这种细胞数的周期性变化是与肾上腺皮质释放糖皮质激素量的昼夜波动有关的。当血液中皮质激素浓度增高时,嗜酸性粒细胞数减少;而当皮质激素浓度降低时,细胞数增加。嗜酸性粒细胞的胞质内含有较大的、椭圆形的嗜酸性颗粒。这类白细胞也具有吞噬功能。

嗜酸性粒细胞在体内的作用

①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速发性过敏反应中的作用。当嗜碱性粒细胞被激活时,释放出趋化因子,使嗜酸性粒细胞聚集到同一局部,并从三个方面限制嗜碱性粒细胞的活性:一是嗜酸性粒细胞可产生前列腺素E使嗜碱性粒细胞合成释放生物活性物质的过程受到抑制;二是嗜酸性粒细胞可吞噬嗜碱性粒细胞所排出的颗粒,使其中含有生物活性物质不能发挥作用;三是嗜酸性粒细胞能释放组胺酶等酶类,破坏嗜碱性粒细胞所释放的组胺等活性物质。

②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在对蠕虫的免疫反应中,嗜酸性粒细胞有重要的作用。这类粒细胞的细胞膜上分布有免疫球蛋白Fc片断和补体C3的受体。在已经对这种蠕虫具有免疫性的动物体内,产生了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IgE。蠕虫经过特异性IgE和C3的调理作用后,嗜酸性粒细胞可借助于细胞表现的Fc受体和C3受体粘着于蠕虫上,并且利用细胞溶酶体内所含的过多氧化物酶等酶类损伤蠕虫体。在有寄生虫感染、过敏反应等情况时,常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正常值

血细胞自动计数仪:(50~300)×106/L (50~300/mm3)。

化验结果意义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①过敏性疾患: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结节性多动脉炎、药物过敏、血清病等。 ②皮肤病:天疱疮、疱疹性皮炎、痒疹、多形性渗出性红斑、湿疹等。 ③寄生虫病:蛔虫病、钩虫病、血吸虫病、肺吸虫病、囊虫病等。 ④感染症:猩红热、麻疹潜伏期、吕弗琉(L?ffler)综合征、感染性疾病恢复期等。 ⑤血液病: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霍奇金病、恶性贫血、家族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热带性及非热带性嗜酸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 ⑥其他:放射线照射后、卵巢肿瘤、肉样瘤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

(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①感染:伤寒、副伤寒、应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等。 ②药物:用ACTH、肾上腺皮质激素后等。 ③应激状态。

化验取材

血液

化验方法

血常规检查

化验类别一

临床血液检查

化验类别二

血常规检查

参考资料

《新编临床检验与检查手册》、《新编化验员工作手册》

  • 支气管哮喘
  • 肉样瘤病
  • 卵巢肿瘤
  • 肺吸虫病
  • 霍奇金病
  • 药物过敏
  • 副伤寒
  • 钩虫病
  • 蛔虫病
  • 囊虫病
  • 猩红热
  • 血清病
  • 天疱疮
  • 湿疹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