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散 2009年12月10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中药部颁标准

别名/通用名

冰片散

拼音名

Shigao San

标准编号

WS3-B-0241-90

处方

石膏 60g 冰片 3g

制法

以上二味,石膏粉碎成细粉;将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 匀,即得。

性状

本品为白色的粉末;气凉香,味辛。

鉴别

(1) 取本品约0?g,加水10ml振摇,滤过。滤液显钙盐(附录42页)与 硫酸盐(附录43页)的鉴别反应。

(2) 取本品 1g ,加乙醚 5μl 溶解,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冰片对照 品,加乙醚制成每 1ml含 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层析法(附录37页)试 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已烷-醋酸乙脂? (85:5∶1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 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 105℃烘至斑 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

除水分不检查外,其他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4页)?

功能与主治

清热祛火,消肿止痛。用于胃火上升引起的牙齿疼痛;口舌糜烂 牙龈出血。

用法与用量

取药粉少许,敷患处。

注意

忌食辛辣食物。阴虚火旺者忌用。

规格

每瓶装 3g

贮藏

密封。

《圣惠》卷十七

组成

石膏2两,麻黄2两(去根节),黄芩1两,桂心1两,赤芍药1两,柴胡1两(去苗)。

主治

热病1日,头痛壮热。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大盏,加葱白5寸,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热服,衣覆取汗,未汗再服。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儒门事亲》卷十二

组成

石膏1两,人参(去芦)半两,甘草(炙)半两。

主治

暑病;热嗽。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新水、蜜水调下;生姜汤亦可。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仙拈集》卷四

组成

石膏(煅)1两,猪毛(烧存性)1两。

主治

汤火疮。

用法用量

香油调搽。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圣惠》卷十三

组成

石膏1两,赤芍药3分,川大黄2两(锉,微炒),川升麻3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柴胡1两(去苗),木通1两(锉),黄芩3分,川朴消2两。

主治

伤寒5-6日,壮热头痛,大便不通,小便赤。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以得利为度。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圣惠》卷九

组成

石膏1两,黄芩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葛根半两。

主治

伤寒5日,头痛,口舌干燥,烦渴欲饮。

用法用量

以水2大盏半,加竹叶3-7片,煎至1盏2分,去滓,分3次服,不拘时候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圣惠》卷五

别名

石膏汤

组成

石膏1两,麦门冬1两半(去心),柴胡1两(去苗),犀角屑1两,栝楼根1两,地骨皮1两,葛根10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主治

脾实热,头痛胁满,烦闷或渴,唇口干燥。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中盏,加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入蜜半合,生地黄汁2合,搅令匀,食后分2次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散。

附注

石膏汤(《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圣惠》卷十二

组成

石膏3分,牡蛎3分(烧为粉),地骨皮半两,白术半两,五味子半两,黄耆半两(锉),麻黄根半两。

主治

伤寒,头痛恶寒,虚汗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圣惠》卷十一

组成

石膏1两,前胡3分(去芦头),柴胡3分(去苗),甘菊花3分,赤茯苓3分,赤芍药3分,防风3分(去芦头),蔓荆子3分,黄芩1分,甘草3分(炙微赤,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

主治

伤寒,心胸壅闷,潮热头痛,肢节拘急。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圣惠》卷十五

组成

石膏6两,葛根(锉)2两,百合2两,赤勺药2两,贝母(煨令微黄)2两,桔梗(去芦头)2两,川升麻2两,栝楼根2两,栀子仁1两。

主治

时气壮热,头痛咳嗽。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葱白2茎,豉50粒,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圣惠》卷六十九

组成

石膏2两,羌活半两,防风半两(去芦头),桑根白皮3分(锉),赤茯苓3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赤芍药3分,芎藭3分,黄芩3分,当归3分(锉,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柴胡1两(去苗),羚羊角屑半两,酸枣仁半两(微炒),甘菊花半两。

主治

妇人风眩头疼,心神闷乱,肩背四肢烦疼,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10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圣惠》卷三

组成

石膏2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黄芩1两,麦门冬1两(去心),前胡1两(去芦头),甘菊花1两,地骨皮1两,羚羊角屑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

主治

肝脏垂热,上攻头目不利,心烦口干。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散。

用药禁忌

忌炙煿。

《卫生主鉴》卷九

别名

芎芷散

组成

川芎、石膏、白芷各等分。

主治

阳明风热头痛,目痛鼻干,恶热;孕妇乳房结核。

用法用量

每服4钱,热茶清调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

附注

芎芷散(《保命歌括》卷二十九)。

《普济方》卷七十

组成

石膏、细辛、柳根各等分。

功效

除腐气,牢牙。

用法用量

搽牙。

制备方法

上为末。

《普济方》卷四十四引《经验方》

组成

麻黄(去根节)1两,石膏1两,何首乌半两,干姜7钱半,川芎1两。

主治

头疼不可忍。

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加生姜3片,同煎至7分,去滓,稍热服。极者3服必效。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症因脉治》卷一

组成

石骨、川芎、白芷、葛根。

主治

外感头痛。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眼科全书》卷三

组成

石膏5钱,麻黄1两,干姜7钱5分,何首乌5钱。

主治

雷头风,内障。

用法用量

每服2钱,白水煎,食后服。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圣济总录》卷一○七

组成

石膏2两(火煅过),芎藭1两,甘草(炙,锉)半两。

主治

目风眼寒,偏头痛,夹脑风,鼻出清涕,眼目冷痛。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食后生葱。好茶调下,日2次。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医方类聚》卷二十引《神巧万全方》

组成

石膏1两,麻黄(去根节)1两,防风半两,羚羊角屑半两,独活半两,五加皮半两,前胡半两,肉桂附子(炮)半两,人参半两,芎藭半两,当归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麸炒)半两,甘草(炙)半两。

主治

卒中风,身如角弓反张,口噤不语。

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圣济总录》卷一○二

组成

石膏(碎)2两,菊花2两,牛黄(研)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独活(去芦头)1两,柴胡(去苗)1两,白附子(炮)1两,大黄(锉,炒)1两,漏芦(去芦头)1两,木香半两,干蝎(炒)半两,槟榔半两。

主治

肝脏实热,目痛如刺,渐生淫肤息肉。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薄荷汤调下。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圣济总录》卷十六

组成

石膏(研)1两,芎藭1两,旋覆花1两,白附子(炮)1分,细辛(去苗叶)1分,甘草(炙)1分。

主治

风壅头痛,眉骨疼。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匕,腊茶调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散。

附注

《普济方》有防风一两。

《圣济总录》卷十五

组成

石膏(火煅,研)、天南星(炮)、白僵蚕(炒)各等分。

主治

脑风,邪气留连,头痛不已。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加葱白2寸,腊茶1钱,同煎汤,连葱点顿服,良久再服。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圣惠》卷七十四

组成

石膏1两,人参1两(去芦头),麦门冬1两(去心),细辛半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柴胡1两(去苗),赤芍药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葵子2分。

主治

妊娠10月伤寒,头痛壮热,咳嗽烦闷。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博济》卷一

组成

石膏1两,麻黄1两(去根节),何首乌5钱,干葛3分。

主治

伤寒,头痛不可忍者;风热头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加生姜1片,水1盏,同煎至8分,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末。

《眼科龙木论》卷十

组成

石膏、石决明(煅)、荆芥、白芷、川芎、防风、旋覆花各等分。

主治

头风攻注于目,目中常早晨昏者。

用法用量

每服1钱,食后薄荷、生葱、茶清调下,日3次。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圣惠》卷八十四

组成

石膏半两(细研),大青1分,黄芩1分,栀子1分,知母1分,葳蕤1分,川升麻1分,葛根1分(锉),龙胆1分(去芦头),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主治

小儿热病,烦热惊悸。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圣惠》卷八十二

组成

石膏1两,人参半两,龙骨半两。

主治

小儿夜啼,壮热惊惧。

用法用量

每服1钱,用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温服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永乐大典》卷一一四一二引《黄帝七十二证眼论》

组成

石膏1两(生),川乌半两(炮,去皮脐),山茵陈半两,僵蚕半两,甘草半两,防风半两,川芎半两,白芷半两。

主治

一切风毒气眼,烂弦风,头风疼,冷泪睛疼。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后茶调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圣惠》卷七十八

组成

石膏2两,黄芩1两半,桂心1两半,生干地黄1两,牡蛎2两(煨过),赤芍药2两。

主治

产后寒热头痛。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证治汇补》卷四

组成

川芎、石膏、黄芩、白芷。

功效

清热散火。

主治

痰火头痛。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各家论述

《医略六书》:白芷散阳明之痰湿,石膏散炎上之火邪,川芎活血于头,黄芩清热于膈,使痰火顿除,则经络通畅,而清阳上奉,头痛无不愈矣。

附注

《医略六书》本方用川芎一两石膏三两白芷一两半黄芩一两半

方出《肘后》卷二,名见《医心方》卷十二引《录验方》

别名

石膏甘草散、石草散

组成

甘草2两,石膏2两。

功效

止汗,止烦。

主治

大病愈后多虚汗;金疮烦闷;湿温多汗,妄言烦渴。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以浆送下,日2次。

制备方法

上为末。

用药禁忌

忌海藻菘菜。

附注

石膏甘草散(《伤寒总病论》卷五)、石草散(《松峰说疫》卷二)。

方出《外台》卷十三引《崔氏方》,名见《妇人良方》卷五引《灵苑方》

组成

石膏10两。

主治

虚劳内蒸,外寒内热,骨肉自消,食饮无味,或皮燥而无光,四肢渐细,足趺肿起;热劳,附骨蒸热,四肢微瘦,有汗脉长者。

用法用量

研如乳粉,法水和服方寸匕,日2次,以体凉为度。

用药禁忌

非实,能食,大便实者不可服;若新产矢血,饥困劳倦之病,合禁用之。

临床应用

骨蒸内热:睦州杨寺丞有女事郑迪功。女有骨蒸内热之病,时发外寒,寒过内热附骨。蒸盛之时,四肢微瘦,足跗肿者,其病在五脏六腑之中,众医不愈。因遇处州吴医看曰:请为治之。只单用石膏散服之,体微凉如故。

各家论述

《医方集解》:石膏大寒质重,能入里降火;味辛气轻,能透表解肌;虽寒而甘,能缓脾益气。火劳有实热者,非此不为功。

《深师方》引武家黄素方。(见《外台》卷十四)

组成

石膏2两(研),甘草1两(炙)。

主治

柔风体疼,自汗;若暴中风,自汗出如水者。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酒送下,可以7服。

制备方法

上为散。

方出《千金》卷十,名见《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六

组成

滑石、石膏各等分。

主治

女劳疸,日晡所发热恶寒,小腹急,身体黄,额黑,大便溏黑,足下热。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以大麦粥汁送下,日3次。小便极利则愈。

制备方法

上药治下筛。

方出《千金》卷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一九○

别名

石膏汤

组成

石膏4两,厚朴3两,麻黄2两,生姜2两,半夏2两,五味子2两,杏仁2两,小麦1升。

主治

心肺有热,唾血不止。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麻黄去沫,澄取7升,纳药,煮取2升半,分2次服。

附注

石膏汤(《圣济总录》卷手十九)。

《续名家方选》

组成

滑石3铢,丹1铢,光明朱1铢,石膏3铢。

主治

眼中多泪。

用法用量

点眼。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

《魏氏家藏方》卷一

组成

石膏1两,赤芍药1两,川芎3钱。

主治

偏正头风。

用法用量

每服1钱,食后、临卧茶清调下,并吃3服。

制备方法

上药生用,为细末。

《张氏医通》卷十五

组成

生石膏3两,藁本1两半,白术(生)1两半,甘草(炙)1两半,白蒺藜(炒,去刺)1两。

主治

头风患眼。

用法用量

每服4-5钱,热茶清调,空腹、临卧各1服。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御药院方》卷十

组成

石膏(水飞)3钱,龙脑1钱(另研)。

主治

脑热鼻塞,头目昏重。

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鼻内搐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幼幼新书》卷十四引张涣方

组成

石膏1两,白茯苓1两,葛根1两,甘草(炙)半两,黄芩半两,芍药半两。

主治

小儿热病。

用法用量

每服1钱,水1盏,加竹叶薄荷少许,煎5分,去滓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圣济总录》卷一○三

组成

石膏(碎)、甘菊花、羌活(去芦头)、白附子(炮)、白僵蚕(炒)、玄参、黄连(去须)各等分。

主治

上焦壅热,目赤口干。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生姜、茶清调下。

制备方法

上为散,研匀。

《圣惠》卷八十五

组成

石膏1两(细研),蚱蝉2枚(微炙),柴胡1两半(去苗),川升麻3分,钩藤3分,子芩1两,知母1两,栀子仁半两,龙齿1分,赤芍药半两,麻黄3分(去根节),葛根1两(锉),甘草1分(炙微赤,锉),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

主治

小儿1岁至4岁,壮热,大惊发痫。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加竹沥1合,更煎1-2沸,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普济方》卷四十七引《卫生家宝》

组成

石膏1两(研),天麻半两,防风(去芦)半两,大青半两,白附子半两,僵蚕(去丝嘴,炒令赤)半两,羌活半两,麝香1分(别研),甘草1分(炙)。

主治

痰热蓄于胸中,呕吐,上热头痛。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细嚼,浓煎薄荷汤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加香豉1含,汤浸软,碾细和药为丸,如弹子大,微火焙干。

附注

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石膏丸”。

《宣明论》卷九

组成

石膏1两,甘草半两(炙)。

主治

热嗽喘甚。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新汲水下,又生姜汁、蜜调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圣惠》卷三十七

组成

石膏4两,麻黄2两(去根节),五味子2两,杏仁3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鸡苏茎叶2两,半夏2两(汤浸7遍去滑)。

主治

唾血不止,胸膈气闷。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小麦50粒,煎至5分,去滓,食后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圣惠》卷二十

组成

石膏2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荠苨半两,防风半两(去芦头),甘菊花半两,独活半两,芎藭半两,黄芩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主治

风头痛,心烦体热。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不拘时候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用药禁忌

忌炙煿,热面。

《圣惠》卷二十三

组成

石膏1两(研),甘草1两(炙微赤,锉),苍术1两(锉,炒微黄),麻黄根1两。

主治

风虚汗出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不拘时候,以温浆水调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圣惠》卷二十七

组成

石膏4两,麻黄(去根节)1两,五味子1两,半夏(汤浸7遍去滑)1两,黄耆(锉)1两,麦门冬(去心)1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生干地黄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主治

虚劳吐血,喘促,头痛,吃食全少。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小麦100粒,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圣惠》卷五十五

组成

石膏2两,秦艽1两(去苗),犀角屑1两,栀子仁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主治

脑黄。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圣惠》卷四十七

组成

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茯苓1两。

主治

霍乱,烦渴头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豉100粒,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圣惠》卷四十五

组成

石膏1两,犀角屑半两,玄参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桑根白皮1两(锉),川升麻3分,紫雪1两,射干半两,槟榔1两。

主治

服乳石气壅,致脚气发盛,心躁烦闷,头痛咽干,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