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满 2016年07月16日修订版

BY fengchuile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痞满(distention and fullness[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abdominal distention and fullness[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为症状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62.。是指以胃脘部痞塞,满闷不舒,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黄帝内经素问》称否、满、痞塞[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62.

《医方考》卷四:“土郁者痞满。”

痞满的辨证论治

《景岳全书·伤寒典》:“若但满不痛者,此为痞满,非结胸也。凡痞满之证,乃表邪传至胸中,未入于腑,此其将入未入犹兼乎表,是即半表半里之证,只宜以小柴胡之属加枳壳之类治之。”

《寿世保元·痞满》:“痞满与胀满不同,胀满是内胀而外亦形,痞则内觉痞闷,而外无胀急之形也……痞满,宜调中补气血,消痞清热,攻补兼施。”

《杂病源流犀烛·肿胀源流》:“痞满,脾病也。本由脾气虚,及气郁不能运行,心下痞塞填满,故有中气不足,不能运化而成者,有食积而成者,有痰结而成者,有湿热太甚而成者,虚则补其中气,宜调中益气汤;实则消食,宜资生丸;豁痰宜豁痰汤;除湿宜二陈汤加猪苓、泽泻;有湿热清热,宜当归拈痛汤而消导之,亦不可用峻剂,致伤元气。”

关于气痞

气痞指表邪因误下入里,无形之邪结于心下,按之柔和不痛的痞证[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6.

症状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

关于痰痞

痰痞指痰气凝结所致的痞证[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61.

症状

《杂病源流犀烛·胸膈脊背乳病源流》:“因乎痰者为痰痞,脉必滑,胁下痛。”

辨证论治

《类证治裁·痃癖癥瘕诸积论治》:“痞由中脘痰气不利者,宜用砂枳二陈汤;痰结胸满,用顺气导痰汤;心下痞,发热而呕,用半夏泻心汤;心下积冷如覆杯,按之有水声,热手熨之如冰,脉沉迟者,用三圣散吐之,次服白术调中汤。”

关于虚痞

虚痞指无物无滞的痞证[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67.

病因病机

多由饮食伤中,劳倦过度,或脏腑阴阳亏损,气机斡旋无力所致[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67.

辨证论治

《景岳全书·杂证谟》:“痞者,痞塞不开之谓……大有疑辨则在虚实二字。凡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无物无滞而痞者,虚痞也。”临床表现以似觉胀闷而又不甚胀闷,不知饥食为特征。常伴中气短怯,大便溏泄,胸腹喜暖畏寒等症[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67.。治以培补温运为主[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67.。脾胃虚衰,嗳腐吞酸者,可选异功散或香砂六君子汤;心脾两虚,气失通畅者,可选归脾汤或治中汤;中焦虚寒,温运无力者,可选温胃饮或理中汤;脾肾不足,命门不暖者,可选六味回阳饮等方[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67.

关于实痞

实痞指有邪有滞的痞症[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32.

病因病机

多由湿浊内阻,寒滞脾胃,痰食内结,或肝气郁遏或外邪内恋所致[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32.

《景岳全书·杂证谟》:“凡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

症状

症见胃脘痞塞满闷,伴有呕逆,大便秘结,甚则疼痛不能饮食[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32.

治疗

治宜调气机,祛湿痰,通腑气为主[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32.。如饮食寒凉伤胃痞满或疼痛者,可用大和中饮或和胃饮等方;寒滞脾胃而痞者,用厚朴温中汤等方;停痰而痞者,用二陈汤或橘皮半夏汤等方;大便气秘上下不通而痞者,用河间厚朴汤等方;肝气郁结而痞者,用枳实消痞丸等方[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32.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